欧美视频在线一区,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免费观看男女性高视频,99热久久66是国产免费

歡迎您來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官方網站
行業新聞
巴黎奧運,哪些著名地標成了比賽場地?
時間:2024-07-31    來源:《人民日報》2024.7.31 第11版    分享:
巴黎奧運會,眾多著名地標成為賽事舉辦地,美輪美奐的建筑與精彩紛呈的賽事相互輝映,留下了許多精彩畫面。這也彰顯了巴黎奧運會的辦賽理念:將奧運融入城市,讓運動和文化碰撞。

當地時間7月30日,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男子公園賽預賽在巴黎協和廣場舉行。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當地時間7月30日,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女子預賽在巴黎協和廣場開賽,這片位于塞納河畔的著名公共廣場,承辦了自由式小輪車、滑板、霹靂舞和三人籃球等4個項目。每到比賽日,可以容納3萬名觀眾的區域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巴黎奧運會,眾多著名地標成為賽事舉辦地,美輪美奐的建筑與精彩紛呈的賽事相互輝映,留下了許多精彩畫面。這也彰顯了巴黎奧運會的辦賽理念:將奧運融入城市,讓運動和文化碰撞。

  這一結合并非巴黎首創,在近幾十年間,一些舉辦城市利用極具代表性的建筑作為奧運賽場。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摔跤比賽就在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大殿舉行,而2004年雅典奧運會則通過馬拉松、鉛球等多個比賽項目,讓參賽者和觀眾一起領略了古代、現代奧運會共用場地的魅力。

  除了將地標與賽場結合,巴黎奧組委還專門設立了冠軍公園。當地時間7月29日,位于埃菲爾鐵塔腳下的特羅卡德羅廣場作為冠軍公園正式開放,上萬名觀眾可以在現場與奧運獎牌獲得者互動交流,共享榮耀時刻。

當地時間7月29日,女子個人重劍金牌得主中國香港選手江旻憓(左)與觀眾互動。

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女子重劍個人金牌獲得者、中國香港體育代表團選手江旻憓與女子重劍個人銅牌獲得者、匈牙利選手穆哈里等一起登上慶典舞臺,成為她3次征戰奧運賽場的全新體驗。

  走進巴黎奧運會射箭賽場,有一種時光穿越之感。運動員們挽弓搭箭,飛向箭靶的箭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與周圍宏偉的古建筑相映成趣。

當地時間7月29日,巴黎榮軍院,中國隊在進行巴黎奧運會射箭男子團體比賽。

 新華社記者  賀燦鈴 攝


這里是歷史悠久的榮軍院。350多年前,榮軍院曾作為一所軍事醫院,用來收容安置傷殘退伍軍人。如今的榮軍院是一個建筑群。巴黎奧運會期間,榮軍院前的廣場成為射箭選手的比賽場地。賽場對面,坐落著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在歷史古跡的環繞中,觀賞世界頂級射箭運動員的較量,現代與歷史交織、體育與文化融合,觀眾收獲了難忘的觀賽體驗。

當地時間7月30日,埃菲爾鐵塔體育場,一名畫家在用畫筆記錄沙灘排球比賽現場。

 人民日報記者  鄭軼 攝


在埃菲爾鐵塔體育場,沙灘排球比賽正在激烈進行。坐在露天看臺上,抬頭望向掛著奧運五環標志的埃菲爾鐵塔,低頭觀看沙灘排球運動員揮灑激情,仿佛置身一幅優美的油畫之中。看臺最上方,在一群攝影記者中間,一位街頭畫家引起了記者的關注。他支起畫板,用手中的畫筆和油彩記錄下賽場一幕。

當地時間7月26日,俯瞰開幕式上的埃菲爾鐵塔和戰神廣場。

  利昂內爾·博納旺蒂爾 攝(新華社發) 


埃菲爾鐵塔腳下的戰神廣場,是法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如今這座城市公園臨時搭建起競技場館,舉辦柔道和摔跤比賽。原來戰神廣場上豎立著一座雕像,通過空間上的巧妙設計,被“包裹”到場館內,成為觀眾看臺的一部分。在這座身騎戰馬、呼喚勝利的雕像正前方比賽,氛圍獨具一格。

  位于凡爾賽皇家園林最深處的皇家之星廣場,馬蹄聲和助威聲不時響起,巴黎奧運會馬術比賽在此舉行。當地時間7月29日,馬術三項賽個人賽冠軍、德國選手邁克爾·榮格說:“這是一條非常艱難的賽道,但設計非常出色,能在歷史遺跡中飛馳成為我難忘的奧運經歷。”

  在眾多承載歷史的賽場中,伊夫·迪馬努瓦爾體育場的地位更顯不同,它是唯一兩次承辦夏季奧運會比賽的場館。100年前,該體育場成為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主體育場,承辦了田徑、體操、網球、橄欖球以及部分自行車、馬術、足球、現代五項的比賽。在這里,比利時曲棍球隊運動員埃瑪·普夫雷斯迎來了代表國家隊出場的第200場比賽。普夫雷斯說:“我很榮幸能在這片球場上成就這樣的目標,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我已經為此努力了10年。”

  此外,法蘭西體育場、王子公園球場、羅蘭·加洛斯網球場也都是著名的體育場,如今又因舉辦奧運賽事添上了五環的顏色。

  厚重的歷史,美麗的建筑,精彩的賽事,奧運會第三次來到巴黎,正在書寫奧林匹克運動的新篇章。

當地時間7月30日,巴黎奧運會女子重劍團體半決賽在大皇宮舉行。圖為中國體育代表團選手孫一文(左)在比賽中。

人民日報記者  陶相安 攝 





Olympic 2024





刊于《人民日報》2024.7.31 第11版

人民日報記者 陳晨曦 鄭軼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返回頂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若您無法正常瀏覽本頁面,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請您更換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