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區GDP十年來增長超一倍
9月20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肖渭明介紹,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主要體現在區域發展相對差距持續縮小、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重要功能區關鍵作用更加明顯、特殊類型地區實現振興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等方面。
例如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5萬億元、24萬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加13.5萬億元、13.3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
2021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9.6萬億元、27.6萬億元、10.1萬億元,總量超過全國的40%,發揮了全國經濟壓艙石、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作用,我國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
粵港澳大灣區
“1+N”規劃政策體系逐步構建
肖渭明介紹,在重大合作平臺的引領帶動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五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
首先是“1+N”規劃政策體系逐步構建。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先后出臺了一批專項規劃、實施方案,涵蓋基礎設施、財政、商務、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和旅游等多個領域,制定實施一批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發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搭建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其次是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以廣深港、廣珠澳科創走廊和河套、橫琴創新極點為主體的“兩廊兩點”架構體系不斷完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加快建設,東莞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陸續建成運營,鵬城國家實驗室、廣州國家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以及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科創平臺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市場一體化水平明顯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速提質,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布局進一步完善,“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粵港澳職業資格認可范圍不斷拓展,“灣區通”工程深入推進,“跨境理財通”等試點運行良好。
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發展更加便利。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政策落地,“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體系建成,持續孵化一批港澳項目、吸納一批港澳青年就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粵港澳合作辦學項目加快推進,“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實施,港澳居民在內地參加社會保險更加便利,在廣東參保人數超過28萬人次。
肖渭明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公布一年來,橫琴、前海開發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方案明確的重點任務正在有序落實。
海南自貿港
市場主體增速連續28個月保持全國第一
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副組長黃微波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兩年多來,相關部門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圍繞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以及數據安全有序流動,一系列政策舉措出臺,為自貿港的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得益于自貿港政策的紅利,海南外貿外資增速取得歷史性跨越。今年上半年,貨物貿易同比增長56%,實際利用外資15.9億美元,同比增長67.4%; 近兩年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52.6%,新設外資企業數年均增長139%。
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落地見效,企業對投資海南自由貿易港熱情高漲,市場主體迅速增加,近兩年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00萬戶,增速連續28個月保持全國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存續市場主體已突破200萬戶。
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種業、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發展取得突破,三亞崖州灣國家種子實驗室獲批,深海載人潛水器等重大裝備聚集,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啟動建設。
“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在海南實現市縣區全覆蓋,國際貿易、投資、人才“單一窗口”建成,上半年進出口通關時間同比分別壓縮43.6%和50.5%。
黃河流域
黃河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曹元猛介紹,經過3年來的共同努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
“1+N+X”規劃政策體系加快構建,推動戰略實施的“四梁八柱”基本構建。水資源節約利用水平穩步提升,黃河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不僅徹底擺脫斷流危機,還持續向黃河三角洲、烏梁素海、庫布齊沙漠、白洋淀等重要生態區域補水。
流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今年1—6月,黃河流域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達82.4%,同比上升5.8%。2019年以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萬平方公里,黃土高原植被覆蓋度由本世紀初的30%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雪豹、白唇鹿、巖羊等大型野生動物重現黃河源。
黃河洪澇災害應對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完成河南、山東黃河灘區遷建任務,85萬群眾擺脫洪水威脅。
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流域風電、光伏裝機量分別達到1.4億千瓦、1.2億千瓦,占全國的46.7%、43.3%。我國首個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在山東勝利油田建成。
京津冀地區
雄安新區累計完成投資超4000億元
曹元猛介紹,北京通州區與河北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重要進展,打下了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
通州區與北三縣已簽訂一系列協議加強交界地區生態環境治理,在區域大氣污染防控、流域水生態修復、土壤污染防治、垃圾處置、水資源利用等5方面實行了統一管控。今年上半年,區域內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保持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通州區至大廠縣廠通路正加快施工,區域內已建成跨界道路10條、跨潮白河橋梁5座,開通跨界公交21條。京通快速路各收費站已實現除早高峰時段外的免費通行。串聯通州區與北三縣的京唐城際鐵路進入聯調聯試階段,北京首條跨省市地鐵平谷線的北京段、河北段已同步啟動建設。
自2019年以來,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連續4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160余個。北三縣圍繞重點企業延伸產業布局,已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73家,有效縮小了區域內的產業梯度差距。
京冀兩省市建立13個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39家北京醫療機構在北三縣開展技術幫扶、遠程診療、專家坐診,北三縣已有22家定點醫療機構納入京津冀異地就醫普通門診直接結算。
雄安新區自2017年設立以來,經過5年多的規劃和建設,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100多個建設項目壓茬推進,累計完成投資超過4000億元。目前新區啟動區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進展順利,起步區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容東片區城市框架逐步形成,京雄城際鐵路建成并穩定運營,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等建成通車。
中西部地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十年前翻一番
黃微波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西部地區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十年來,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22.2萬億元增加到49萬億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提高了2.2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與東部地區之比提高了約5.8個百分點,區域發展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
截至2021年底,中西部地區鐵路里程突破9萬公里,2012年以來新增鐵路里程占全國比重接近70%;公路里程超過350萬公里,2012年以來新增公路里程占全國比重接近80%。
十年來,中西部地區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超過1.37億畝,三江源草地整體退化趨勢得到遏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口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全國比重超過90%。
西部地區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新經濟蓬勃發展,電力跨省區外送占比達到全國70%以上,西氣東輸累計輸送天然氣超過7000億立方米,惠及5億人口。
2021年,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超過2.7萬元、2.9萬元,較十年前翻了一番;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超過57%、59%,與全國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
東北地區
去年對全國糧食增產貢獻率達57.2%
肖渭明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生態文明、民生保障等多項事業取得全面發展。
近年來,東北三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5以上。2021年糧食總產量達2889億斤,占全國的21.2%,合計增產達153億斤,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57.2%。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更加鞏固。
2021年,東北三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1.4萬家,較2020年增長9.5%。裝備制造業升級提質,大國重器的產業根基進一步夯實。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成效顯著,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高質量推動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成為全國首批5個國家公園之一,虎豹定居數量穩定增加,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持續鞏固,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林草豐茂成為東北地區的生態標識。
截至2020年,東北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8.2萬戶、427.7萬人全部脫貧,50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順利推進,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東北三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7893元提高到2021年的30765元,年均增長7.0%。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發展差距仍待改善 京津冀聚焦重點蓄勢待發2022-02-28
- 4天主體完工,30天交付入住!全國首棟遠大魔方公寓落地長沙高新區2022-05-20
- 揚長補短,突出針對性、可持續性—金融服務區域發展重實效2022-08-15
- 國家發改委:基礎設施形成超大規模網絡 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2022-09-27
- 新時代我國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