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位新型混凝土人的對話——林炳煌印象二三事
時間:2023-09-01 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 分享:
林炳煌,贛南人士,剛過不惑,正值盛年。他擁有江西這片紅色土地上的激情,又擁有從事混凝土產業的厚重,勤于思考,善于表達。林炳煌現任贛州瑞康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炳煌,贛南人士,剛過不惑,正值盛年。他擁有江西這片紅色土地上的激情,又擁有從事混凝土產業的厚重,勤于思考,善于表達。林炳煌現任贛州瑞康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州瑞康”)董事長。贛州瑞康是贛州中心城區產能最大的混凝土企業,擁有兩站五條線,年產量一百多萬立方米。然而,從全國混凝土企業規模上看,贛州瑞康這家企業不是很大,但林炳煌讓贛州瑞康展現出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的創新和他的特色。
中國混凝土產業年產量已超三十億立方米,年產值破一萬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一萬多家混凝土攪拌站。在中國混凝土這一片浩瀚的藍海中,贛州瑞康像一滴水,與萬余家混凝土攪拌站一起構成了世界上最廣闊的混凝土版圖。但在中國混凝土市場的洶涌波濤中,林炳煌又是一個弄潮兒,他對混凝土產業的思考,他的理念、他的實踐和他的夢想,都顯現出一個新型混凝土人在中國混凝土歷史性大轉型進程中的所思所為。
今年七月上旬,“第九屆井岡山論壇”在江西贛州大余丫山隆重舉行。記者在這里邂逅了林炳煌,與他有了一番交談。聽他對當前市場困難中混凝土企業的應對思路,聽他對混凝土產能過剩的分析,聽他對混凝土企業巨額應收賬款的出路,聽他對中國混凝土行業協會作為的思考,很受啟發。記者:您曾從事IT產業,請問為什么轉戰混凝土企業?
在從事預拌混凝土產業之前,我在武漢理工大學讀書,是主修通信工程專業,又輔修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雙學士。2002年,我畢業后來到深圳中興通訊從事信息化工作,當過程序員,從項目經理做到IT總工程師,這在當時是風行一時的工作。2010年7月15日,我記得非常清楚,距今剛好是整整的13年,就是這個日子,我從深圳回到了江西贛州,進入了混凝土產業。起步的時候,從信息化行業到當時的預拌混凝土產業,我有一種由高端到低端的感覺。
從俯視混凝土到敬畏混凝土,確實需要有一個認知的轉變過程。2014年,我參加了“第一屆井岡山論壇”和清華大學舉辦的培訓班。在培訓班上,聽了多位老師的講課,受到了啟發。特別是當我面對面聆聽了清華大學知名教授廉慧珍老師的課后,更是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廉教授當時已經是80多歲的老人,但是她在給我們講課時,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精神矍鑠。她的激情,她對混凝土的熱愛,她深入淺出地傳道授業,都感染著我。記憶深刻的是,廉教授介紹了某位混凝土學者,鍥而不舍地用60年的時間,心無旁騖地記錄了一批混凝土強度的變化曲線,從而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數據。這個故事讓我第一次觸摸到了混凝土人強大而豐盈的精神世界,對我產生了恒久的吸引力。我從廉教授身上,感受到了混凝土前輩不屈的精神,激發了我的熱情和斗志,也點燃和堅定了我從事混凝土工作的夢想——想體驗一輩子就做好一件事的情懷。尤其是當廉教授介紹說,這位學者描繪出的混凝土強度曲線是動態的,說明混凝土是有生命的,聽起來是多么的奇妙。我還對廉老師講授的混凝土標準及其對耐久性標準的研究記憶猶新,這次的經歷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堅定了我從事混凝土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從進入混凝土行業之初,我嚴抓細管企業的五大核心能力建設。一是品牌領先能力的建設。我認為企業品牌能力建設主要通過品牌項目來打造。我們把目光瞄準了服務贛南地區的重點工程,無論是大型橋梁、超高寫字樓、高架路、高端的大型房建等,都由我們來保供混凝土。通過參加重點工程、品牌工程,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技術能力、服務能力、管理水平,而且將方方面面的能力融入進了企業的品牌建設中。二是供應領先能力的建設。混凝土的供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企業的生產能力。2011年,我們從南方路機購進了生產設備。與此同時,我們還加強了攪拌車的運輸能力、原材料的儲存能力、泵送車的泵送能力等,全面提升我們混凝土的供應能力。三是技術領先能力的建設。2011年,我們提請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鑒定使用我們的C80~C100高強、高性she能混凝土項目。鑒定會請了許多省內的專家,我在會上進行發言,贛州瑞康是來自贛南老區的一家混凝土生產企業,請在座的專家多關心我們革命老區的發展建設。當時江西省建材院的宋冬生院長也在現場參加評審,他在發言中說,“你們的產品做得很好,但我沒有想到江西第一個做C80~C100混凝土的企業來自贛南。”聽了專家的評語,讓我深深感受到技術領先的力量。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大的投入。比如,雖然我們攪拌站規模不大,但是我們的品種規格齊全,像清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等,我們的保供能力很好。四是服務領先能力的建設。我們的服務領先能力體現在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服務體系中,像我們的市場部,只有經理一個人,他不做應酬,依靠我們企業的品牌,依靠老客戶,依靠回頭客。我認為,市場服務是服務項目經理、商務和采購經理,生產調度服務是服務項目的生產經理、施工員和棟號長,技術服務是對接項目的技術總工、實驗室主任和資料員。此外,我非常注重“兩個深入”的管理工作,“兩個深入”即“深入基層,深入客戶”,“兩個深入”使得管理人員可以正確掌握操作一線、客戶一線及合作伙伴的準確情況,“兩個深入”也是抓好公司內部管理和建立客戶良好合作的重要抓手。我們堅持常抓不懈,包括我自己也會深入到客戶一線去,對項目服務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通過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服務,使我們對客戶端擁有最短的服務半徑,而且服務沒有死角。五是管理領先能力的建設。重點體現在數字化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上。我們采取全網數字化管理,10多年前就取消了紙質化辦公,每個部門管理人員很少,采取偏平化管理,精簡管理zuo層,提高管理效率。還有原材料的采購、大宗材料的采購,我們都是采用直供渠道,像水泥選購萬年青瑞金總部的產品,外加劑采用科之杰的產品。為此,科之杰在贛南建立了實驗基地,我們能享受到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另外,多年來我們在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上不斷投入資金,推進智能化改革,提升工作效率。
記者:作為一名年輕的混凝土民企老總,請談談您對混凝土產業的理解。
這些年我把混凝土行業當作制造業來做。為什么說當作制造業來做呢?因為制造業的管理要求,需要設置許多的流程節點,這些節點不僅負責輸入輸出,還可以做到全過程的追溯。在企業的各個管理線路上,我們設置了很多的控制節點。另外,我們非常重視客戶選擇,做好客戶選擇是市場工作的第一要務,目前應收賬款是許多企業的難點,但是因為我們做好了客戶選擇,碰到欠款企業,我們也不輕易停供。不停供的原因是我們選客戶的時候,已經對客戶的信用資格進行了審核和考察,查清楚合作客戶的信用記錄和其本身的業務質量,所以我們沒有壞賬。近幾年來,暴雷的房地產和基建工程,沒有一個項目與我們有關,與我們歷來十分注重客戶質量分不開。面對應收賬款的問題,我認為過程控制非常重要。黨的十九大以后,我們企業在發展中不僅注重質量,還十分注重安全。在打造五大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上,我們還著重建設企業的五大安全底線管理,包括質量安全底線、生產安全底線、環保安全底線、法律安全底線和現金流安全底線。在環保安全底線管理方面,我們不僅年年投入,而且是大投入,現在已經實現了廢水的零排放。我們在所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都可以通過自身循環,經過處理后,將廢水轉化成肉眼可見的清澈的水。然后把清澈達標的水輸送到清水池,再次進入生產循環,實現廢水的回收再利用。我相信,做好環保工作,企業就會得到相應的回饋,目前僅就污水的環保處理這一項,每個月可以節省資金2萬元。
在生產安全底線管理方面,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發展與安全的理念。為了更好地進行安全生產管理,我們也做了大投入,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常年不懈地抓全員安全生產,總體上來說員工的安全意識很好。過去的運輸車輛,混凝土企業都是靠GPS來監控,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做到全天候無死角的視頻監控。我們的每個車輛上裝有6個攝像頭,全過程都有視頻記錄監控,泵車也有全程視頻監控,可以遠距離使用電子眼達到監控的目的。不僅如此,我們還提升了企業的中控操作,在中控室我們可以看到所有車輛的現場運作。雖然投入大,但是因為一直采取嚴格的安全措施,所以生產安全管理的效果比較好。過去對司機的安全教育,我們每個月做2次面對面的安全交底教育,但是現在不同了,我們每天都會對司機進行面對面的上崗安全交底教育。在司機上崗前,我們還會注意他的心情和他的情緒,進行出車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核實沒有任何問題后,司機和運送部長同時簽字簽認,開始一天的工作。運送生產安全的核心在于人、機、速度和道路勘察。對于車輛,現在我們做到每月小保養,每季大保養;對于行駛速度,我們嚴格限速在40公里/時以內,一旦超速汽車會自動報警,只要發現司機有超速行為,我們就會對司機進行處罰。在質量安全底線管理方面,我們把產品的國標、行標作為質量安全管理的底線,在實際的管理中,我們企業的管理標準要遠遠高于上述標準。我們會把客戶請到工廠,讓他們現場觀看企業的原材料情況和生產一線的運行情況。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我們習慣選擇高端品牌,產品性能非常穩定,控制能力強。我們會把每一種材料、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控制要求都對客戶講清楚。在配合比設計上,我們的設計水平比較高,還會根據部位進行定制化設計,如對屋頂的混凝土進行單獨的設計,增強其防水和防裂的功能。前不久,一位客戶對我說,他們在做防水的封測時,發現我們的混凝土防水效果很好,基本上找不到漏點。混凝土行業怎么提升地位?怎么提升尊嚴?我認為首先是產品質量的控制。產品性能好,那么你在項目上就有地位,就有話語權。我們的技術總工和項目的技術總工、實驗室主任合作非常融洽,關鍵在于他們非常認可我們的產品質量,對我們的產品質量非常放心。目前我們還在抓現金流安全底線、法律安全底線等,我們要把“贛州瑞康”建設成混凝土行業小而精的標桿。
記者:請問林總,對混凝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有什么思考?
關于下一步是怎么思考的呢?當前我們已經看到中央提出了從能效雙控轉到了碳排放雙控,那么我們混凝土企業必須順應這個轉變。對于“碳中和”“碳達峰”,我的思考是需計算出混凝土生產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對零碳減碳的新技術給予高度的關注,比如說把二氧化碳加入到混凝土里,會產生哪些新的變化。此外,要關注并切實減少水泥用量,比如說每立方米混凝土可以減少10~20公斤的水泥,時刻跟蹤目前國際國內的先進技術。我認為混凝土產業的生存困境,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房地產行業的形勢影響;另一方面,混凝土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特別是,眼下混凝土行業的產能運行嚴重不足。對混凝土行業當前最大“痛點”—應收賬款,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改變這種局面,最核心的解決方式是推動行業的集中度建設,以C10為首的行業頭部企業,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賒銷,爭取市場上的主動權,才能實現應收賬款問題的解決。加強科技賦能,智能賦能生產。現在,我們在混凝土攪拌生產的過程中,準備引進“黑燈工廠”。“黑燈工廠”有2個重要環節,一是內部生產的布料,二是對混凝土坍落度的監控。攪拌機內部做到可視化,下料的時候采取物聯網技術的數字測算。建設全生命周期的無人化生產模式,對混凝土的下料口進行機器手臂接料,機器人全封閉做試塊,每個試塊置入芯片進行養護,自動傳輸養護數據,28天以后再取出試塊試壓,全程無人參與。企業想要實現綠色低碳、數字化賦能,要利用多環節建立數字化智能體系,完善混凝土生產的方方面面,全面實現混凝土攪拌生產的數字化運作、監控,無人化和可視化控制。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傳統的混凝土企業怎么轉型升級?怎么才能高質量發展?怎么才能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轉型,傳統企業面臨大浪淘沙,目前我們與江西萬年青合作,正在新建2個全新的混凝土企業,這2個企業將承載我們的夢想與愿景,寄托著我們的信息化夢想、智能化夢想和高質量發展夢想。這次參加“第九屆井岡山論壇”,我看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年以來,吳文貴會長深入各省協會和企業調研,最難能可貴的是深入到了生產企業、設備廠家、外加劑企業進行調研考察。看到協會在吳會長的帶領下,努力實踐黨中央大興調研之風的要求,在組織企業座談中,不但關注頭部企業,而且也深入到中小企業交談。在每個小企業,都能用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傾聽企業的意見和心聲。協會提出的工作,無論是標準引領、科技創新,還是信用建設,我們都表示贊同和擁護。面對困境,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這是國家從高速發展轉型到新常態的必然趨勢。我們要從新發展的理念去提高認知,經濟發展增速從兩位數到一位數,許多限制性的因素非常突顯,比如環保和能源。我們要學習新發展理念,解決思想問題,我們的發展階段決定了目前的現狀,所以我們要學習思考,要自身轉型,主動進化,學會在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獲尊嚴。與吳會長相識和交談,加深了對吳會長的了解,比如信用體系建設與評價,這對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非常有幫助。協會從全行業的角度出發思考行業具有共性的問題,如應收賬款,混凝土企業在市場上話語權的弱勢,還有思考公平、公正和正義的共性問題。我們非常欣賞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和吳會長能勇敢地面對行業的難題,從來都不回避,一直都是務實肯干,直面問題,認真思考,不斷推動問題的解決。我們相信這些工作對混凝土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與評價,對應收賬款的減弱和轉化,都會有所幫助。關于協會服務會員的工作,我認為“兩感”很重要,一是要加強副會長以上會員的重要感,二是要增強全體會員的參與感,要圍繞“兩感”來提升服務工作。在這次“第九屆井岡山論壇”舉辦之際,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和江西省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協會簽訂了全方位的合作協議,雙方共建共享共贏,這是一件有很有意義的創新舉措,也是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對我們江西革命老區混凝土行業的“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在行業協會建設上,我們要堅持政治建會、團結立會、服務興會、改革強會的總要求,在加強黨的領導中繼續奮進新征程,在服務中心大局中再顯擔當。協會服務的核心在活動,特別是培育和運用好品牌活動,推動混凝土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已連續舉辦九屆的“井岡山論壇”,就是很受企業歡迎的品牌活動,我們要珍惜這個品牌,深入推動這項活動,使其更具影響力。企業家是創新的靈魂,企業家的本質不是身家,而是一種精神特征,一旦缺少了拼搏、超越、創新的精神,不再努力了,就不是企業家了;創新是一種不斷求新、實踐、改善的狀態,對我們傳統產業來說,創新的空間更大。我們要善于跟著新的發展理念走,不斷求新,不斷實踐,不斷改善,通過提升企業的服務品質,修正自身的局限性。我提議我們協會還要做一項工作,就是在面對大浪淘沙時,要給全體會員企業講清楚目前所面臨的形勢,我們要做到愛護我們的行業從業者,愛護我們的企業家,保護企業;做到讓優秀的企業能創新發展,轉型的企業能安全著陸,退出的企業能體面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