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推動建筑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度融合
重慶市兩江新區是我國第三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是全市經濟發展主戰場、創新開放大前沿。自入選“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以來,兩江新區管委會高度重視,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與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全力謀劃、主動作為,細化任務、建章立制,“無廢城市”建設緊而又實,工作成效顯著。
在工業領域“無廢城市”建設方面,兩江新區循環利用成效明顯。兩江新區水土工業園區積極推進能源供給改造,構建冷熱電三聯供的能源利用模式,助推水土園區中水回用試點工程應用,京東方先行先試,通過產業培育、政策支持、技術幫扶,完成部分生產線中水循環化改造,實現日均節水約1萬方,每年實現8000噸以上剝離液等危險廢物園區內再生循環利用。
在工業低碳轉型實施減污降碳,能源利用方面成果顯著。兩江新區水土新城的兩江燃機電廠二期項目是重慶市內目前在建最大燃氣機組,占比重慶統調火電裝機的9.3%,年發電能力將達60億千瓦時,計劃2024年實現“雙投”目標,建成后將顯著增強重慶市內電源“兜底保供”能力,極大提升重慶電力安全保障水平,該項目預計可實現CO2年減排量223萬噸。位于龍興的贛峰分布式能源站項目可同時向周邊區域的企業用戶提供電、熱、冷等多種能源應用方式,實現優質能源的梯級合理利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該項目預計CO2年減排量約47萬噸。
在深化建筑領域“無廢城市”建設方面,以裝配式建筑為龍頭,構建起“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循環產業鏈。兩江新區支持裝配式建筑產業培育應用,積極引進培育重慶中建海龍兩江等3家裝配式建筑生產及研發基地,推動全區建筑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度融合,提高工程綜合效益;鼓勵相關建筑施工項目采用裝配式綠色建筑技術,如兩江新區萬科森林公園、龍湖創佑九曲河等項目已納入重慶市裝配式建筑綜合示范項目,綠色建筑水平不斷提升。
在“無廢城市細胞”創建方面持續營造綠色氛圍。依托“無廢城市細胞”,兩江新區開展近零碳機關、學校、醫院、園區等近零碳細胞標準體系建設,首個開展碳評價的環評試點項目——亞歐汽車零部件廠新建項目通過環評審批,建成全國首家零碳排放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無廢公園等69個無廢細胞已創建完成。匯聚其經驗做法進行全區推廣,通過“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示范引領、整體提升”,濃厚“無廢城市”共創共建共享氛圍,“無廢城市”理念厚植于心。
在生活垃圾分類進行了強化。兩江新區持續推動生活垃圾全覆蓋,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以“區—街道—社區”三級管理體系為依托,優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揀、轉運設施布局,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實現設施全覆蓋。實施300個集中投放點升級改造工程,目前,8個街道、52個社區、414個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智能分類卡辦卡率100%、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居民參與率98%、回收利用率42%,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案例入選“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案例”、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入選“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兩江新區“無廢城市”建設不斷走深走實。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焦點訪談》點贊!這個項目讓城市“里子”更有“面子”2024-12-09
- 生態環境部征求意見: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2021-09-18
- 一圖讀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2021-12-17
- 第四屆中新環境政策對話會舉行2021-12-23
- 多地發布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2-02-22
- 上海:推進建筑綠色低碳發展 推廣裝配式建筑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