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項目自主研發的AI智能監控技術,利用無人機開展路面“問診”,屬全國高速公路領域率先應用,開啟了改擴建安全智慧管控的新模式。
AI賦能
無人機精準“診斷”異常事件
項目組首次嘗試用AI無人機投入路面巡查工作,向無人機植入自主研發的AI系統和智能算法,大幅提升巡查的效率和質量。AI無人機不但可自主飛行,還能對獲取的路面影像即時感應分析,精準“診斷”車流緩行、路面裂縫、交通事故等異常事件。
▲AI無人機開展路面“問診”
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涉及通行道路和拼寬路段的交通、施工組織,為加強道路安全管控,傳統上一般采用實地巡查或人工操控無人機巡查方式,但受地形環境、晝夜等因素限制,人工查看效率不夠高,且容易造成信息遺漏。
相比人工判斷,AI無人機識別可以逐個像素監測圖像,幾乎不會遺漏任何信息,即使在夜晚,利用自身適配的紅外夜視、熱成像等技術,AI無人機也能實時出勤,事件識別率更精確,安全管理科技化水平大大提升。
聯動數字化系統
“一鍵”處置“問診”信息
項目組搭建了項目數字化管理系統,將其中的安全應急業務板塊與AI無人機相互“綁定”,只需通過管理系統就可以分類處置“問診”信息。
▲項目打造數字化管理系統
無人機在路面巡航的實時信息,會同步傳輸到數字化管理系統中,通過后臺LED屏彈出道路異常安全動態,匯報路面“問診”信息。
接收到信息后,數字化管理系統隨之啟動事件感知功能,根據異常事件類別和等級自動選擇相關應急預案,經人工確認后,事件信息將第一時間發送到施工、路政、養護等聯勤單位。相關單位最快5分鐘便可出動人員開展道路維護作業,整個事件響應及處置效率比以往進一步提高。
▲數字化管理系統向聯勤單位“一鍵”派發道路事件信息
除加快路面事件處置效率,AI無人機和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也進一步推動了工程智慧化管理。
▲AI無人機捕捉的實景與舊路3D模型進行智能對比
項目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BIM建模技術構造了舊路3D模型,AI無人機獲取的實景可與舊路模型進行智能對比,從而快速統計出現場進度,為合理安排工期、把控施工質量提供數據支撐。
工地裝上“充電寶”
22個智慧機庫全天護航
長深高速河惠段改擴建項目起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終于惠州市惠陽區,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改擴建,全長約116公里,全線共由22架無人機執行巡查任務。每架無人機電池續航約為30分鐘,飛行范圍約3公里,那AI無人機如何實現覆蓋沿線的安全監控?
▲無人機庫助力全天候安全護航
為實現全天候的道路智慧管控,項目在沿線建設了22個無人機機庫,為這群“飛行工人”在工程作業區順利安家,解決充電難題。
該機庫形似一個自動開合的電子箱,既是無人機自動起飛降落的站臺,又能為其提供電池更換、數據傳輸等功能服務。機庫具備耐熱抗蝕、防水防潮的特點,能適應復雜的地形環境,使無人機執行任務更加便捷高效。
在日常運作時,22臺無人機通過機庫收到數字化管理系統發出的指令后,按照設定好的路線程序,在管轄范圍開展路面巡航,任務結束后飛回機庫。內置的機械臂3分鐘便可將電池拆卸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