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在线一区,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免费观看男女性高视频,99热久久66是国产免费

歡迎您來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官方網站
行業新聞
2023年中國混凝土行業十大“關鍵詞”
時間:2023-12-30    來源: CCPA張紅    分享:
質量強國,混凝土產業使命光榮,混凝土行業發展最重要的目標和任務就是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已成為全行業廣泛的共識。盤點2023年中國混凝土行業十大“關鍵詞”

01



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今年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論斷。2023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我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混凝土行業發展最重要的目標和任務就是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已成全行業廣泛的共識。


質量強國,混凝土產業使命光榮。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有五個重要維度。(1)綠色、低碳、環保是方向。高耐久、高性能、可循環、可再生是高質量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的重要特征。住建部《“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把高性能混凝土作為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同時,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等資源化綜合利用亦是混凝土產業的綠色低碳使命。(2)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就要力爭做到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3)打造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混凝土品牌。加快品牌建設是質量強國的應有之義。品牌的核心與靈魂是信用。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牽頭,業內龍頭企業攜手擔綱共建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已經揚帆啟航。(4)智能化、數字化是混凝土產業重塑業態的關鍵。在數字化經濟發展浪潮下,混凝土行業聚焦行業物流信息不對稱、產業協同性差、金融支持乏力、制造模式落后等共性問題進行攻關。以制造業+互聯網深度融合為突破口,以集成創新為主要模式,以應用創新生態構建為主要目的新業態智能混凝土攪拌站正在崛起。(5)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打造一批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標準創新是一個重要的抓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結合行業特點,確立了以管理體系為基礎、技術體系為支撐、工作體系為保障的行業標準化體系基礎架構。在綠色低碳、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安全等行業共性比較突出的、政府關注并管理性比較強的領域,牽頭制訂政府主導標準;在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新應用領域,優先制訂先進的、快速響應的團體標準,引領和規范行業創新發展。


02



低碳混凝土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強調要“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低碳混凝土”的概念首次進入國家高端政策中,使推動混凝土低碳發展有了強勁的政策東風。時隔兩年, “低碳混凝土”再次醒目出現在政府部門的重磅文件中。2023年8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中國民航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開宗明義,目的就是為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應用,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入圍《實施方案》的技術共分為源頭減碳類、過程降碳類、末端固碳類三大類。其中強調要發揮“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先進生物基建材等低碳零碳新型建材研發生產與示范應用”等。“低碳混凝土”再一次醒目出現在重磅文件中,引發了混凝土全行業的深度思考與積極實踐。


“低碳混凝土”有其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外延。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低碳混凝土。當前中國混凝土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的三個重點領域和方向:第一是進一步加強工業固體廢棄物作為混凝土摻合料和輕骨料的研究開發。在保證混凝土高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摻量,降低水泥用量,代替天然砂石。第二是加強與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單位的密切合作,實現預制混凝土構件部品的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循環再利用,高品質資源化再生。第三是創新發展超高強混凝土、生態混凝土、環保利廢輕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不斷滿足綠色建筑和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需求。


03



混凝土是中國基建的強壯“筋骨”





眾所周知,混凝土是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土木工程材料,體量占建筑工程中“三大材”的90%以上。當前,中國的建筑與土木工程用結構材料仍主要是鋼筋水泥混凝土,我國每年的混凝土消耗量達100多億噸,人均消耗超7噸。


2023年,在眾多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如世界首座公路和高速鐵路同層合建橋主體工程完工、國內最大清水混凝土單體建筑武漢美術館(琴臺館)開館、世界最高懸索塔首樁開鉆、世界最大跨徑拱橋通車、雅萬高鐵全線通車、陶粒混凝土應用于國內首個混凝土模塊化高層建筑、我國最長盾構公路隧道首次貫通、國內首個3D打印商業建筑問世、環北部灣水資源工程配置智能PCCP管道、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實現雙塔封頂等項目中都有質量優異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的超強助力。


2023年12月中旬,由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評選的“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北京發布。 本年度入圍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中,中國空間站、白鶴灘水電站、鴻蒙操作系統3項都是“中國制造”。這個評選結果展現了中國在工程科技領域的卓越實力。白鶴灘水電站是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大型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雙曲”的意思是在橫向和豎向都是曲線,頂部弧線長度709米,最大壩高達到了289米,相當于100層樓高。白鶴灘大壩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其總量達800多萬立方米,是三座胡夫金字塔體量。在這項世界級工程中,混凝土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其一,全球首次全壩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其二,300米級高拱壩抗震參數世界第一。大壩長期承受1650萬噸世界第二大水推力,相當于1.5萬個“長征五號”火箭的推力,但是白鶴灘混凝土結構抗裂安全系數超過2.0。


04



混凝土綠色轉型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中國建材行業規模與體量最大的產業,是中國建材行業首個年產值破兩萬億的產業。近年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堅持綠色轉型的方向,2023年,全行業綠色發展有了良好的收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國內綠色建材企業獲評比重最大的行業。 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自2021年5月1日全面實施以來,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取得了快速發展,也已成為最具成長性的國推認證制度之一。從全國認證認可信息服務平臺獲悉: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共頒發有效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6019張,較2023年6月末增長19%,獲證企業3212家,較2023年6月末增長19%。


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領域分布權威大數據顯示: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目錄覆蓋的范圍共計六個大類51個小類,截至2023年9月,有37個小類發出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超過100張的有16個小類,分別為預拌混凝土1672張、預制構件508張、預拌砂漿437張、墻面涂料416張、砌體材料387張、塑料管材管件325張、防水卷材298張、保溫系統材料218張、窗幕墻用型材191張等。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預拌混凝土和水泥預制構件約2180張證書,占全國綠色建材認證的近40%。可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我國綠色建材產業的主力之一。


05



混凝土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2023年,我們已經看到一批混凝土攪拌站集成了智慧物流系統、智能調度系統、無人值守地磅系統、骨料自動取樣系統、細骨料智能檢測系統、粉料入倉集成系統、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系統等諸多混凝土行業的智能化產品,實現了原材料入場無人值守稱重取樣、生產指令智能調度、智慧物流配送及混凝土出場留樣、試壓等多環節的無人化、智能化。同時通過數字工廠三維大屏,可以清晰看到廠區三維場景展示、材料數據、生產實況及相關質量檢測數據等。通過可視化、數字化技術,實現混凝土設備實時數據、生產運營管理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等的數字化集成,智慧運營中心管理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實時全面掌握混凝土工廠的運行情況。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藍圖的經緯線。在波瀾壯闊的數字化進程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數字化也在與時代同行。數字化正在賦能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促使企業的管理模式、運營模式、生產模式、決策模式發生著深刻變革。同時促進行業生產制造實現標準化、數控化、智能化、無人化;服務型制造走向高效率、定制化、柔性化、貼身化。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政策法規更加健全,質量監督體系更加完備,重大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更加有效是保障。


06



UHPC異軍突起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是過去三十年最具創新性的高科技水泥基建筑材料,實現了工程材料性能的大跨越。


UHPC是由膠凝材料、輔助性膠凝材料、集料、外加劑、水等經特殊地攪拌而制作成的一種高強度,高韌性,孔隙率低的超高強水泥基材料。近年UHPC在國家重點工程中所呈現出的蓬勃力量,已被稱其為“混凝土王者”。


UHPC的特點:1.強度優異:UHPC具有極高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通常可以達到傳統混凝土的兩到三倍。2.耐久性卓越:UHPC具有出色的耐久性,能夠抵御化學腐蝕、溫度變化、凍融循環等因素帶來的損害。相比傳統混凝土,UHPC的使用壽命更長,維護成本較低。3.施工靈活性:UHPC具有優異的流動性和自充實性,可以輕松地灌注到復雜形狀的模具中,并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凝固。這使得UHPC在建筑設計中能夠實現更加復雜、精細的結構。

2011年,中國廣東肇慶馬坊公路大橋首次采用鋼-UHPC(又名STC,超韌混凝土)復合橋面板進行修復,并證實是防止鋼橋面板及橋面鋪裝層過早損壞的優良解決方案;之后在中國新橋建設和舊橋修復中的應用快速增長。


2014年,河北省建成中國第一座UHPC箱梁公路橋。2015年,發布首個中國國標:《活性粉末混凝土》 (GB/T31387-2015),中國廣東省發布地方標準:《超高性能輕型復合橋面板結構技術規范》(GDJTG/TA01—2015)。中國福州建成10m跨徑的UHPC拱形人行橋。


2017年,中國第一座UHPC π梁橋在上海建成。


2018年,CBMF(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和CCPA(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發布團體標準:《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與試驗方法》 (T/CBMF 37, T/CCPA 7-2018),中國第一座UHPC工字梁公路橋在廣州建成,中國開始在建筑中使用UHPC外墻/幕墻。


2020年,發布中國CBMF/CCPA團體標準:《超高性能混凝土預混料》(T/CBMF 96, T/CCPA 20-2020)。南京長江五橋(斜拉橋)和益陽青龍洲大橋(懸索橋)采用了鋼-UHPC組合梁(鋼箱梁 + UHPC預制板)。


2021年,更多中國標準/102m跨徑UHPC梁,中國發布CBMF/CCPA 團體標準:《超高性能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技術規程》(T/CBMF 127/T/CCPA 22-2021)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現場澆筑施工技術規程》(T/CBMF 128/T/CCPA 23-2021)。在中國廣東省英德建成102m跨徑UHPC箱梁橋。


2022年,發布中國CBMF/CCPA標準:《超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T/CBMF 185、T/CCPA 35-2022)。2022年,中國超高性能混凝土用量超過82,000立方米,其中48%用于橋梁,23%用于建筑,29%用于電力市政工程、維修加固等。


2023年,在更多國家重點基建中都出現了UHPC的身影,應用量超10萬立方米。


目前,UHPC的研究和應用仍在不斷推進中。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預見UHPC將實現更高的強度、更好的施工性能和更廣泛的應用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UHPC必將成為建筑材料的未來之選,為建筑行業帶來更多創新和發展機遇。


07



“吃”粉“吞”渣承接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資源化





“雙碳”目標下,再生利用是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要求。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等資源化綜合利用是混凝土產業的綠色低碳使命。眾所周知,混凝土產業具有寶貴的利廢屬性,是我國“吃”廢“吞”渣的扛鼎產業,即混凝土是我國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最大承接產業之一,在消納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將近20億噸的水泥和100多億噸的砂石(天然砂、機制砂)以及近10億噸工業固體廢棄物等轉化成安全、質優、耐久的各種水泥制品與預拌混凝土,輸送基建市場終端。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循環經濟經歷了起步階段、探索階段、推廣階段、深化階段。從頒布《循環經濟促進法》、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和《“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至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的循環經濟就已成為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來,中國混凝土行業積極促進循環經濟,有力地支撐了混凝土產業的節能、減排、降碳工作。如利用粉煤灰生產混凝土摻合料和砌塊混凝土等,與利用天然礦產資源相比,減少了天然礦石的開采、破碎、鍛燒等環節,每綜合利用一噸粉煤灰,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850公斤。多年的實踐表明,混凝土是中國消納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的最重要產業之一。據業內資深專家介紹,當前,混凝土中用量最多的強度等級為C30~C40。以每立方米混凝土大約摻入100千克~150千克的粉煤灰、礦渣粉等輔助膠凝材料估算,僅以粉體材料形式消納的固廢大約為3億噸~4億噸。正是以固廢的粉體材料和外加劑技術為支撐,混凝土的單位水泥用量整體呈逐步降低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在2010年前后,國內C30等級的預拌混凝土平均水泥用量大概在每立方米290千克。2023年,這個數據降到約每立方米240千克,有的地方甚至接近每立方米200千克。


08




建設為全行業服務的三大平臺





以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為已任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持續為全行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服務平臺。


①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一年一屆的行業大會目標是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和智慧,目前已成為全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內規模居前的涵蓋全產業鏈的線下活動。主辦方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調動30多家分機構的資源,參加行業大會的代表分布在行業的生產制造、科研管理、市場營銷、產業服務等全產業鏈,反映出全行業的團結、融合、互聯與共享。2023年中國混凝土行業大會六月初在南京舉行,期間舉辦了30余場論壇峰會及行業年度大賽、“中國混凝土大講堂”等,內容涵蓋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的各細分產業領域及上下游產業,包括宏觀政策、市場營銷、產品技術創新、雙碳戰略、一帶一路、智能化數字化等眾多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關心關注的議題。行業大會還發布“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年度經濟運行報告”及多門細分產業的年度報告和重要經濟數據。


②中國混凝土展。中國混凝土展是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為服務全行業高質量發展而打造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新服務展示交流的貿易平臺,立足中國,面向全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年度商貿展會。2023年中國混凝土展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突出“綠色、節能、環保、低碳”等主題,重點展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創新成果,展現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發展的最新成果與前沿水平,體現了高水準的專業度和權威性。參展展商覆蓋了中國預拌混凝土、預制混凝土及混凝土機械、外加劑、砂石骨料等生產制造及服務等行業全領域、全產業鏈。


③C10高峰論壇。這是由國內混凝土產業的頭部企業領導共同搭建的交流平臺。2023年的峰會在“三一重工”舉行。2023年我國混凝土行業已站在了開新局的新起跑線上,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對預拌混凝土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及高質量、高性能、功能性、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深刻認知混凝土產業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與“質量強國”歷史進程中的產業價值,對重塑混凝土行業的形象和再次明確混凝土產業的新使命至關重要。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發起的中國大型預拌混凝土企業領導人會議(C10+峰會)已舉辦至第六屆,“C10+峰會”肩負著推動全行業進步的使命,聚焦行業共性、趨勢性、方向性問題,為行業創新發展凝聚共識與智慧,提供權威信息與智力支持。


09




求真務實問計企業 深入調研了解實情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2023年,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領導堅持深入企業一線,了解實情,下情上達,為企業紓困解難獻計獻策。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協會執行會長吳文貴等領導前后深入福田雷薩、三一重工、青島環球、山東大學、凡貝環境、河北工業大學、重慶恒昇大業、重慶富普、四川友翔、中國混凝土外加劑博物館、山西特色專業鎮、廣東紅墻、佛山匯江混凝土、華潤水泥技術公司、廣東三和、北京榆構、北京金隅、湖北昌耀、四川華西綠舍、山推建友機械、山東電力管道公司、安徽中鐵工程材料公司、西卡(中國)公司、石家莊長安育才建材公司、云建綠砼、青島科尼樂機械公司、青島環球、天津水泥院、武漢中建、南方路機、浪淘沙、北京建工新材、中建西部在成都企業等34家企業調研座談,傾聽基層對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與思考。


通過調研,針對行業存在的難點”“痛點”“焦點等,2023年先后汕頭和南昌召開了華南、華中兩大區域大型混凝土企業領導人會議大家都已認識到,推動區域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是區域頭部企業的首要任務和責任擔當,堅定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信用和服務等為核心的行業發展新優勢,通過數字賦能、智能增效、綠色低碳,塑造行業發展新動能,形成區域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和融通生態。


10



應收賬款繼續走高





2023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全行業應收賬款超一萬億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混凝土企業期末應收賬款金額達10222億元。另據統計數據,2021年年末,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業的應收賬款是9119億元,幾乎占到當年營收的一半,創下新高。預拌混凝土行業的頭部企業和數家上市公司受巨額應收賬款之苦久矣。行業的江湖說法是“平均一個攪拌站一個億應收賬款”。應收賬款連年劇增居高不下,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痛點和堵點。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應收賬款之巨大與沉重已在行業內形成不容忽視的輿情。


2023年,混凝土行業針對應收賬款困局,大部分企業應對思路首先是逐步降低增量。不少攪拌站開始信奉現金為王,寧愿主動降低利潤,接現金單,也不愿接利潤高的賒銷業務。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思考與實踐引人注目。他們以創新型管理思維直面行業應收賬款問題。華潤通過完善內部激勵制度,把訂單按收款時間分類,給銷售團隊不同的提成,鼓勵銷售團隊主動多接現金單;同時吸引客戶接受現金單,拉開賒銷單與現金單的差價;引入墊資商,讓墊資商通過墊資取得合理回報;全面推行13%的增值稅;加大賒銷單的管控力度等多種措施,用半年時間將現銷比例提升到了60%,新接訂單90%是現金單,企業接單能力、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恢復。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返回頂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若您無法正常瀏覽本頁面,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請您更換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