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井岡山論壇”在江西舉行
十年磨一劍,砥礪新征程。9月6日上午,第十屆“井岡山論壇”重回故地,在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開幕。論壇深入學習領悟“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義,以“厚植新質生產力,助力混凝土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聚焦低碳混凝土發展技術、評價和應用,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精英人士圍繞預拌混凝土行業轉型升級和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會議現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吳文貴致辭
吳文貴在致辭中表示,經過十年努力,“井岡山論壇”已成為全國預拌混凝土行業頗具影響力的品牌活動。預拌混凝土是我國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的最大宗應用材料,是“中國建造”品牌的重要支撐。然而,由于市場環境變化,行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更面臨著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
當前,預拌混凝土行業面臨著周期性、趨勢性以及結構調整帶來的多重壓力,企業應當如何度過這一歷史時期?吳文貴指出,一要解決現金流問題,通過“遏制增量 減少存量”走出應收賬款困境;二要解決盈利能力問題,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產業,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三要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改造,充分發揮行業消納固廢的產業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拓展固廢利用的廣度與深度;加快數字化與綠色協同發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建材工業處處長董文珠致辭
董文珠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井岡山論壇”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他表示,論壇已成長為全國混凝土產業技術領域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享發展的開放性和綜合性平臺,對持續助力全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生了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董文珠指出,我國預拌混凝土行業力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推動創新驅動、智能制造,全國產量從2013年11.7億立方米增長至2023年26.9億立方米,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為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等提供了重要支撐。當前,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產能過剩、行業內卷、賬款拖欠、創新不足等困局亟需化解。我們要以產業思維謀劃行業發展,以創新手段突破產業瓶頸,以綠色理念改變增長方式,全力構建政策、標準、技術、要素配置“四位一體”的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推動行業步入更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秘書長、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主持會議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原一級巡視員柴文忠作報告
廣東浪淘砂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啟宇作報告
浙江大學博士易臻偉作報告
易臻偉作《二氧化碳礦化混凝土技術的應用與實踐》報告,從二氧化碳礦化混凝土技術的背景與意義、發展現狀、浙江大學技術路線與特點等方面著手,詳細闡述了浙江大學對該技術的思考研究與實踐成果。他表示,該技術未來將向著適配性更強,高整合度和自動化程度的原位礦化發展,建議加強二氧化碳排放和利用相關的計量與標準頂層設計與協同聯動。
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楊思忠作報告
楊思忠以《預制混凝土構件碳排放因子全因素計算研究》為題,介紹了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大數據調研,開展的預制構件碳排放計算方法研究,提出預制構件全因素碳排放計算模型,系統分析了原材料、能源和運輸等因素對預制構件碳排放的影響,首次采用過程分析法計算得到寒冷地區典型預制構件的碳排放因子。
閻培渝作《低碳混凝土發展的瓶頸與對策》報告,分析總結了當前低碳混凝土發展困境,進一步闡述了“低碳混凝土”定義,詳細介紹了水泥低碳技術路線圖,依托現有工程實踐,闡明建筑行業碳減排實施途徑,并就如何實現“低碳混凝土”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方向。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所長王振地作報告
王振地以《3D打印混凝土的界面結合性能與配筋增強技術》為題作報告。3D打印混凝土的界面結合性能差是制約擠出式打印技術規模化應用的主要障礙之一,準確評價3D打印混凝土的界面結合性能并提升3D打印混凝土的整體性是當前面臨的主要關鍵技術難題。王振地從3D打印混凝土的界面結合性能評價,界面微結構以及配筋增強整體性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給出了解決3D打印混凝土界面結合性能差的技術方案。
陳長春帶來報告《智能化攪拌站建設實踐》。他介紹,近幾年山東博碩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在攪拌站智能化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發工作和實踐,在建設過程中,依托商品混凝土企業管理系統(ERP)和攪拌站生產控制系統,成功實現了企業采購和產銷場景的信息化、智能化及業財一體化,并通過幾個典型案例形象闡述了智能化攪拌站的應用成效。

王萬金作《基于鋼渣碳化固碳的負碳膠凝材料制備技術及性能研究》報告。他指出,我國鋼鐵是經濟支柱行業之一,受活性低、潛在膨脹危害等影響,鋼渣大量堆積,成為行業痛點。他強調,采用高效碳化技術,鋼渣可實現固碳率10%以上,活性指數達到100%,消除潛在膨脹性,可制備負碳活性膠凝材料、低碳水泥及低碳混凝土制品,為我國鋼鐵行業鋼渣高值化綜合利用提出新的技術路線。
張利俊以《高延性水泥基復合材料(ECC)研究與應用進展》為題作報告。他介紹,高延性水泥基復合材料(ECC)具有高延伸率、多縫開裂、優異的抗沖擊性能和抗疲勞性等特征,當前在國外,尤其是日本具有良好的研發和應用前景,同時國內大量院校和科研機構也在進行實驗室研究。他介紹了中材國際項目組的研究思路和結論,并對ECC產品未來的應用場景進行了展望。
江西九嶺凝聚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凱作報告
陳凱帶來報告《鋰渣制備低碳膠凝材料的研究與應用》。他介紹,鋰渣中含有大量的SiO2和Al2O3,并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和良好的微集料填充效應,以鋰渣作為制備鋰渣基低碳膠凝材料的原材料,可實現鋰渣資源化、高值化以及無害化處理。陳凱用一系列實驗數據直觀展示了鋰渣基低碳膠凝材料的研究過程,并對其應用領域進行了闡述及展望。
CCPA預拌混凝土分會首席技術顧問江加標作報告
江加標作《外加劑技術在逆作法施工中的創新實踐》報告。他講到,逆作法施工中先灌后插入樁柱連結新工藝可以提高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節省施工成本。外加劑技術創新應用為樁柱連接新工藝應用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促進混凝土配制和生產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他表示,外加劑技術在實踐中創新應用可以推動混凝土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和發展,為建筑業價值鏈創造更多附加值,增強混凝土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UHPC應用技術報告會現場
“井岡山論壇”十周年專家座談會現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2014年第一屆“井岡山論壇”論壇優秀論文獎頒獎2014-12-16
- 專題:第二屆井岡山論壇之固廢在混凝土中的應用與混凝土的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2015-06-01
- 第二屆“井岡山論壇”——固廢在混凝土中的應用與混凝土的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今日開始報到2015-06-11
- 第二屆“井岡山論壇”——固廢在混凝土中的應用與混凝土的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召開2015-06-12
- [原創]第三屆“井岡山論壇”火熱報到中2016-06-17
- [原創]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進展——第三屆“井岡山論壇”隆重召開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