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余處,上海能citywalk,還能隨時“坐下”
“能舒舒服服坐在家門口看風景的感覺真好。”一大早,家住上海黃浦區西凌家宅路附近的陸煜君老人拎著幾袋蔬菜、水果從菜市場出來,徑直走進小區門口的口袋公園,坐在公共座椅上,和老鄰居們打起招呼:“走累了,坐下歇歇,曬曬太陽再回家。”
西凌家宅路是上海市中心的一條小馬路,長333米,寬7.2米。馬路不大,卻很熱鬧,沿街是上海少見的南洋風格騎樓架空柱廊,樓上住宅,樓下商鋪。道路兩側的西凌新村是有著30年歷史的老舊小區,居住著4700多戶居民。路口有學校、幼兒園和醫院,還有兩條地鐵從旁經過,商業繁榮,人來人往。
2023年,西凌家宅路所在的半淞園路街道啟動“美麗街區”改造,身為小區業委會主任的陸煜君接到任務:聽聽居民對街區口袋公園改造有啥建議。建議很快匯總上來——社區里60歲以上居民超過45%,逛街走累了沒地方坐,希望能增加些公共休憩座椅。居委會“兒童議事會”又加上一條:不僅能坐,還要好看。
最初的方案是在小區門口增添下棋打牌的桌椅,但沿街住戶因擔心噪聲而表示反對。設計團隊綜合各方意見,設計了一座抽象線條造型的亭子,配以鮮明的拿坡里黃,既能滿足遮陽坐歇的需求,又是讓人眼前一亮的街頭藝術裝置。亭子一建好,馬上成了小區居民日常休憩集聚的中心,社區居民還投票為建好的公園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朝夕”。

西凌家宅路的公共休憩座椅。
圖源:半淞園路街道微信公眾號
“公共座椅作為城市‘家具’,從布局到設計,一定要聽取居民建議。”半淞園路街道辦副主任鄭曉玲說,在改造過程中,街道、設計團隊和居民進行了十幾輪溝通,隨時聽取合理建議對方案進行調改。朝夕公園有一排長凳,設計之初其實是矮桌,還沒完全建好就有不少居民坐了上去。設計團隊索性將桌子改成座椅,還根據老年居民的反饋,將座椅高度比通常設計降低了5厘米。
“公共座椅的設計必須因地制宜。”設計師武欣主持設計騎樓的公共座椅。“騎樓柱廊是商業空間,公共座椅既要讓路人能歇腳,又不能影響通行。”她將兩把單人椅一正一反并排連接,利用騎樓與街面的臺階,形成高低錯落的結構。座椅兩邊還配備了扶手,為老年人起坐時提供支撐,還可放置手機等隨身物品。
以公共座椅為紐帶,西凌家宅路打造了“商居共治聯盟”。24名居民志愿者兩人一班巡邏,發現街面和座椅需要清掃維護,就及時上報給相關部門處置。在西凌家宅路沿街商鋪經營上海傳統點心的龍榮說:“有了公共座椅,更多顧客愿意駐足停留,帶來不少生意。”
“公共空間休憩座椅正在成為體現城區軟實力的‘城市表情’。”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處處長王永文介紹,自2021年起,通過新建新增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認建認養一批、社會共享一批的形式,累計完成2.5萬余處公共休憩座椅優化提升,讓上海不僅可以漫步,還成為一座可以“坐得下”的城市。
快評
“坐享”城市好生活
楊顏菲
窄窄的弄堂里,座椅高低錯落,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間;蘇河十八灣,公共座椅呼應設計主題,在實用的基礎上頗具審美價值;“科技范兒”十足的臨港,太陽能可充電座椅方便又實用……漫步上海街頭,各具特色的公共座椅成為上海新的城市“家具”,讓行人隨時可以休憩歇腳,好評滿滿。
各具特色的座椅,體現出的是上海這座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精細化思維和“繡花”功夫。公共座椅放在哪,得經過充分調研分析;公共座椅怎么設計,要進一步釋放市民的創造力,廣泛征求意見,通過設計比賽匯聚更多方案。
一把把公共座椅,折射著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級、城市治理方法的創新,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注解。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上海規范超低能耗和外墻保溫一體化建筑項目管理2021-03-09
- 沈白高鐵白山渾江特大橋主墩承臺完成首次澆筑2022-01-12
- 上海: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2022-01-19
- 預制裝配式大時代:更快、更優、更環保 ——探訪中交三航局S3公路新建工程2022-03-07
- 保定魯崗污水處理廠首塊底板澆筑,白洋淀流域首個全地埋處理廠2022-04-11
- 天津地鐵4號線北段工程郎柴區間雙線貫通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