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邀您投票
2024年即將迎來尾聲
這一年
中央企業打造的哪些超級工程
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綜合媒體報道和網友推薦
從2024年中央企業建設的重點項目中
精心選出20項既有傳播“熱度”
又有硬核“力度”的超級工程
6月19日,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項目——“和氣一號”項目在中核集團田灣核電基地正式建成投產,這標志著我國核能綜合利用從單一發電、滿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進入到工業供汽領域。
4月20日,我國首次成功利用核電站商用堆批量生產碳-14同位素,實現碳-14供應全面國產化。利用商用重水堆輻照生產碳-14,是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建設的首個醫用同位素項目,生產技術也屬于國內首創。本次碳-14靶件完成出堆后,經后端處理后將于2024年底開始向市場供貨,產量可充分滿足國內需求,并將有力帶動我國同位素應用產業鏈發展,為國內同位素應用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指揮部并參加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
10月30日4時27分,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后續,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入駐中國空間站,完成中國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會師”。
11月22日,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參建的包頭—臨河輸氣管道工程(簡稱包臨管道)正式通氣,標志著國內首條具備摻氫輸送能力的高壓、長距離管道項目建設圓滿收官。管道全長258公里,設計壓力6.3兆帕,最大輸氣能力可達12億立方米/年,摻氫比例可達10%。
11月6日,中國石化超5000米深層地熱科學探井——福深熱1井正式完工,進入開發利用新階段,標志著中國華南地區深層地熱資源勘探獲突破,對進一步探索形成適用于中國南方地區的高溫地熱發電、制冷及綜合利用技術路線等具有重要意義。
8月7日,中國海油宣布在海南東南海域發現的陵水36-1氣田新增探明儲量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門評審備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1000億立方米,為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型氣田。陵水36-1氣田勘探取得成功,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自主建立的中國特色深水復雜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體系,氣田儲量的落實也補上了“南海萬億大氣區”建設版圖的最后一塊拼圖。
11月18日,我國重要的能源大通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全線完工,進入投產前最后的準備階段。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長5111公里,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全線貫通后,每年可向東三省、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穩定供應天然氣380億立方米,可滿足13000萬戶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氣需求。
11月30日,國家電網研制建設的電網側帶超容構網型SVG在西藏整體建成投運。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水冷控制室、超級電容室等,首次采用柔性直流領域最前沿的技術、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超容拓撲結構,首次采用超級電容和高海拔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元器件,代表了我國電力行業尖端技術裝備,填補了有功慣量支撐這一電力補償裝置的技術空白。
10月31日,在海拔5200米的西藏昌都市八宿縣,全球最高海拔風電項目——中國大唐八宿風電站正式全容量投產。項目共安裝20臺風電機組,風機輪轂中心高度110米,葉輪直徑195米,葉片最大掃風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相當于4個多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在滿發風速下,單臺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電9.5千瓦時。

11月13日,國家能源集團山東墾利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電站首批項目并網發電,這是我國首個并網發電的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發電項目,也是目前全球并網發電的最大開放式海上光伏項目。項目位于山東東營市東部離岸8公里的開放海域,用海面積約1223公頃,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17.8億千瓦時,大約可滿足267萬普通中國城鎮居民一年的用電量。
中國電信率先提出將視聯網打造為第五張基礎網,支持億級終端接入,EB級存儲調度。已打造平安慧眼、明廚亮灶等超100個“AI+視聯”場景應用,覆蓋全國31省超300個地市,服務用戶超1億,連接終端8000萬,AI日調用18億次。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獲領先科技獎。
6月,中國移動協同國內產業鏈自主研發的首個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九洲”光網-400G新基建全面投入運營,打造橫跨東西、樞紐輻射的算力數據流通的“超級運輸系統”,延展東部發展空間、提振西部數字經濟活力,全面支撐國家算力服務水平提升。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在利馬總統府以視頻方式共同出席錢凱港開港儀式。錢凱港由中國遠洋海運投資,中交集團、中國中鐵等央企建設,位于秘魯首都利馬以北80公里,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開港后,中秘間單程海運時間將縮短至23天,節約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將為秘魯創造逾8000個直接就業機會。
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中國南極秦嶺站開站。習近平致信表示熱烈祝賀,向廣大極地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中國南極秦嶺站是中國第三個常年考察站,新時代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常年考察站,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的考察站,建筑面積達到5244平方米,主體設計為南十字星造型,設計理念源自中國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用來導航的南十字星。
5月11日,隨著德勝隧道最后的拱部圍巖被鑿通,歷時近十年,由中鐵二院勘察設計、中鐵二局施工的川青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德勝隧道終于順利貫通,為川青鐵路成黃段全線通車奠定堅實基礎。該隧道全長22.943公里,是全國最長的單洞雙線鐵路隧道。洞身下穿多條橫向支溝,地形起伏較大,隧道最大埋深約750米。
11月25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這座歷經一年半前期籌備、四年艱苦建設的國家級重點跨海通道工程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該通道將在今年12月正式“上崗”。黃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和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首個開工的跨海通道工程。項目全長約31公里,東接鶴港高速,西連新臺高速并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設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兩座主橋。其中,黃茅海大橋采用三塔斜拉橋設計,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橋。通車后,從珠海到江門的通行時間將從1個多小時縮短為30分鐘左右。
3046公里,是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圈的長度。過去40多年,依托“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已形成長達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截至2023年底,還剩285公里的空白區。經過中國鐵建等建設者艱苦卓絕的奮戰,11月28日,空白區鎖邊任務圓滿完成。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構筑起一道完整的綠色屏障。
6月30日下午3時,歷經7年建設,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表示熱烈祝賀,并向參與規劃建設的全體同志致以誠摯問候。該工程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通車后,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30分鐘。
6月9日,常泰長江大橋以“毫米級”精度順利合龍,合龍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至此這座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歷時5年建設實現全線貫通。長江南北兩岸的常州和泰州兩市成功實現江上“牽手”。該橋全長10.03公里,是長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普通公路”三種方式于一體的過江通道,建設團隊創造了最大跨度斜拉橋、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拱橋和最大連續長度鋼桁梁等多項我國乃至世界“第一”和“之最”紀錄。
即日起至12月29日
每位網友均可為心中的超級工程投票
投票可多選
快來投出你的寶貴一票!
投票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OsRvzQ6ptroHVYZBOVqcQw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專業化整合提升央企競爭力2022-12-06
- 央企專業化整合精準提速2023-03-30
- “國家隊”超級工程重大項目最新動態→2023-08-23
- 《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3)》 發布2023-12-27
- 中國建材集團6項科技創新成果入選《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產品手冊》2024-04-10
- 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指導意見推動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