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TOP10國家高新區已明確: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2024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北京市政府聯合印發《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明確了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總體要求,提出到2027年成為世界科技園區發展的重要標桿;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中關村的影響力、競爭力、引領力全面領先。
《建設方案》從打造全球領先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建設世界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培育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企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等5方面部署了50項重點任務,將中關村打造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躍升的主陣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切實支撐科技強國和制造強國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2022年2月,深圳國家高新區領導小組印發《深圳國家高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深圳初步建成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加快形成自主創新動力更加強勁、產業集群培育成效更加凸顯、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綠色發展典范效應更加彰顯、開放協同引領力持續提升的發展格局。
《規劃》以突出創新引領、高新定位、綠色發展和統籌協同為基本原則,以打造自主創新高地、新興產業高地、創新創業高地、綠色發展高地、開放協同高地為具體目標。主要指標表現為:到2025年,深圳高新區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達到13.67%,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數達到9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7000家,每萬名從業人員發明專利授權數達到260件,上市企業數達到200家,營業收入達到31800億元。
《規劃》重點部署了自主創新能級躍升工程、新興產業集群壯大工程、創新創業生態優化工程、綠色低碳園區示范工程、開放協同發展引領工程等五大工程。
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張江高新區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對標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力爭用三年時間,張江高新區基本形成統籌有力、權責一致、市區聯動、協同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打造主導產業初顯、專業服務完善、空間相對集中、生態充滿活力的高質量園區。
同年12月,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印發《張江高新區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進一步細化具體沖刺目標。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質量孵化器數量達到20家,日均新增科技企業200家,企業獲得風險投資金額占全市比重超過60%。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占全市85%以上,“獨角獸”“隱形冠軍”企業超過100家,3-5家園區達到萬億級產業規模。
《行動方案》還提出,以張江科學城創新策源能力為核心,支持在張江高新區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及上海基地,鼓勵科技企業、高校與國家實驗室建立長期戰略合作,推動光子科學、天文與天體物理、量子科學、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領域實現更多創新突破。
2025年1月15日,西安高新區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暨“四個高新”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上發布了《西安高新區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行動方案(2025-2030年)》。
《行動方案》提出,西安高新區將堅守“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初心使命,以硬科技為特色,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主線,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圍繞“原始創新策源、新興產業育成、科技企業集聚、人才創新創業、產業生態構建”五大重點任務實施一批超常規舉措,打造世界級原始創新策源地、世界級新興產業引領地、世界一流科技企業集聚地、全球人才創新創業優選地、國際一流產業生態示范地。
西安高新區將通過實施五大重點任務,于2030年初步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先進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萬億元,成為全球硬科技創新中心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
2023年2月,武漢東湖高新區召開黨工委(擴大)會,提出2023年是高標準建設武漢新城、創建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啟動之年。
同年9月,湖北省政府印發《加快“世界光谷”建設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明確,建設“世界光谷”是東湖高新區實現突破性發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將東湖高新區建設成為新時代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標桿、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全球創業者向往之地,全面增強武漢新城輻射帶動能力,打造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光谷”世界影響力初步顯現。光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獨樹一幟”的領先地位和策源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布局基本形成,成為“世界光谷”建設的先鋒力量和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
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光谷”。引領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全面建成,成為世界創新版圖重要一極、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地標和宜居、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知名科技新城,全力打造以光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未來產業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世界光谷”。
2022年4月,杭州高新區(濱江)發布《建設高能級戰略平臺 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行動方案》,首次正式提出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2023年11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杭州國家高新區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實施意見》,為杭州高新區(濱江)進一步發揮創新引領、產業引領、改革引領和開放引領作用提供政策支撐。
2024年10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制定《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若干政策意見》,圍繞促進創新、扶持重點產業、培育企業梯隊、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服務全鏈產業5個方面,加強新領域新賽道政策保障,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以加快“建設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進程,全力推動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政策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是,聚焦“一園三谷五鎮”產業新布局,進一步強化提升智能物聯產業主引擎動力和能級,進一步壯大發展集成電路、智能計算、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進一步培育集聚未來網絡、通用人工智能、類腦智能、人形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量子傳感、零磁醫療裝備和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加速構建支撐新一輪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1+5+N”現代產業體系。每年從財政支出中安排不低于15%的資金用于支持研發投入、培育企業梯隊、完善產業生態、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創新賦能等產業培育扶持工作。
2022年9月,成都高新區發布《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關于加快創建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若干政策》,提出錨定“世界領先科技園區”這一宏偉藍圖,聚焦人才、技術、平臺等8個核心維度,圍繞創新人才、雙創孵化、企業培育等6個環節,通過深入實施“科技創富計劃”“領軍智薈計劃”“岷山行動計劃”等十大計劃,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高地核心區、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試首選地、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有力支撐成都高新區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2024年11月,《成都高新區(南區、西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正式獲批,這是成都高新區落實國家“多規合一”重大改革部署,首部實現全域全要素管控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空間發展藍圖,是統籌全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及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空間政策。
《規劃》明確,到2025年,成都高新南區將進一步鞏固高新技術園區領先地位,成為引領中西部高質量發展的樣板示范區;成都高新西區將通過強化創新策源、成果轉化以及產、學、研深度融合,進一步做強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
到2035年,成都高新南區助力成都超大城市轉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面建成;成都高新西區打造成為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高地,推動由制造中心向研發中心、科創中心戰略轉型。
到2050年,鞏固和夯實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物流等高端資源要素的匯聚能力,躋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前列。

編輯:王丹萍
審核:韓夢晨
監制:羅曉燕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融媒體平臺
出品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體力活”變“技術活”——建筑裝配化推動產業工人由“工”變“匠”2022-02-14
- 冰雪盛宴中的混凝土力量2022-02-18
- 為培養碳中和人才貢獻一份力量2022-02-28
- 中國經濟“巨人登高” 向科技創新要增長2022-03-11
- 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公布“雙碳”工作實施意見: 均提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2022-04-07
- 湖北突破特種專用水泥關鍵技術 大型水下沉管壽命增至100年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