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
會期七天
會議期間,將舉行三場記者會,請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就外交、經濟、民生等主題回答記者的提問。每次全體會議前,將安排“代表通道”介紹履職情況,反映代表心聲。全體會議后將安排“部長通道”,解讀政策措施,回應社會關切。
大會議程共有七項。
2024年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婁勤儉談去年立法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服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二是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完善國家機構有關法律制度。
四是支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下一步,全國人大將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高質量立法保障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發言人回應中國人工智能崛起
在回答人工智能發展相關問題時,婁勤儉表示,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組成的主創團隊正在挑起中國科技事業進步的大梁,值得點贊。
DeepSeek公司堅持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開源共享,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的普遍應用,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通過DeepSeek這類公司的興起,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創新性和包容性。
不是富國和富人的游戲
婁勤儉介紹,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必然會對生產關系產生影響。不可否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已伴隨一系列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在安全、社會治理、道德倫理等方面帶來眾多新的課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風險防范。
中國依法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同時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推動彌合科技鴻溝,避免科技創新成為富國和富人的游戲。
中方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為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而努力。
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出臺
是互利共贏
婁勤儉介紹,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建交46年來,中美貿易額增長了200多倍,雙向投資存量約2500億美元,不僅為各自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美方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磋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
婁勤儉在回答中國經濟相關情況時介紹,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實現了5%增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婁勤儉表示,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穩定外需面臨的困難挑戰加大;從國內看,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但我們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
兩個“沒有”
婁勤儉介紹,中方高度重視對歐關系。作為全球兩大和平、建設性力量,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根本和長遠利益,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2025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50年來的事實一再證明,中歐沒有根本利害沖突,也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是相互成就的伙伴。
婁勤儉強調,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發展中歐關系關鍵是要充滿信心。
婁勤儉介紹,2024年11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批準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截至去年底,2024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已全部發行完畢,大部分地區已完成置換。2025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經啟動,有效防范化解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力保障了地方財政平穩運行,支持推動了高質量發展。
婁勤儉表示,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監督,特別是加強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實施情況的跟蹤監督,推動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穩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助力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國防費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婁勤儉介紹,中國國防費從2016年起連續9年保持了個位數增長,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維持在1.5%以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港澳的作用“不可替代”
婁勤儉介紹,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重大國家戰略。中央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澳門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中,地位獨特,貢獻重大,作用不可替代。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粵港澳居民“心聯通”不斷提升。
婁勤儉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今年將開展專題調研,推動大灣區建設把“一國”之本、“兩制”之利、三地優勢結合好。
中國始終與全球南方同呼吸、共命運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兩會]前瞻: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 綠色發展如何更上層樓2021-03-04
- 最全!一圖讀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2021-03-05
- 兩會 | 混凝土行業人大代表張紹勇:當好行業發展“螺絲釘”2021-03-09
- 中國“兩會時間”牽動世界目光2021-03-10
- 國務院釋放今年減稅降費“組合拳”:增加普惠小微貸款 免公共運輸服務增值稅2022-02-16
- 雄安新區聚焦定位積蓄成長力量 未來之城建設正在加速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