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工程師 張雁
建華建材(中國)有限公司 執行總裁 張雁
2020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工程師頒獎詞
張雁,一個在中國土木工程學界和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內的傳奇。科學報國,他走進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承擔過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從研究員到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的崗位上,為科學的發展奉獻了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技術創新,他轉型為業內最大產業集團--建華建材(中國)的執行總裁,率領團隊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工程應用創新領域不斷為混凝土制品行業開疆拓土。
他主持研制超高強管樁、高強預應力混凝土耐腐管樁、超大尺寸離心成型成套技術、高承載力高延性低能耗的混合配筋管樁、鋼管混凝土樁、大直徑管樁及橋墩、地基處理用管樁等數十種新型預制樁和工程應用技術,主持和參與編制多部國家相關標準規范,相關科技成果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白云國際機場T2航站樓等重大工程項目中推廣運用,不僅為建華建材的創新發展、也為混凝土制品行業轉型升級做出了突出貢獻。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張雁發起由建華建材設立的“建華工程獎”,成功舉辦了8屆,已成為中國土木工程和預制混凝土領域享有盛譽的工程科技獎項,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了一個典范。今年,張雁又在生態混凝土領域領銜,成功主辦了首屆全國生態混凝土設計大賽。
讓我們向張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甘為行業孺子牛—專訪“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工程師”張雁
記者手記:
2013年,在他知天命的那一年,他做了一個常人不易理解的決定,要離開當時在北京舒適安逸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去一家企業創建新的發展平臺。
此時的他,是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是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
而他要到達的企業是創建于1992年的建華管樁集團,是中國管樁行業的龍頭企業,連續多年管樁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當時的建華主要生產管樁,并已沿海北上,沿江西進,有40多個生產基地,近百條管樁生產線遍布大半個中國。建華是藏龍臥虎之地,當時建華創始人許景新從中國古代思想和人性出發,結合社會現實和自身企業實際情況提煉出的建華企業文化及管理哲學已譽滿嶺南。2013年,正是建華集團醞釀建設“百年企業”和“二次創業”的企業轉型起步時期,求賢若渴,亟需德才兼備、膽識過人、境界高遠的高人加盟。
這大概就是緣份和彼此的機遇吧。他和建華相識相熟,且相互吸引、相互惦記著。
但是放棄奮斗了大半生的環境與職業,在年近半百時再重新開拓,這確實是一條很少有人去走的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選擇中充滿了風險與荊棘。
相濡以沫的妻子與他相知多年,只是在他堅定的背影旁輕聲地問了一句:“想好了嗎?”他無聲地點了點頭。心靈的默契勝過千言萬語。他就這樣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中國樁基實業的主戰場,直面市場的風雨與挑戰。
他原本就是一只南方的鴻雁。出生于江蘇蘇州的他,小學就讀于唐伯虎故居的學校,高中就讀于歷史可追溯至千年歷史、由范仲淹先生創辦的蘇州學府沿襲而來的蘇州中學,畢業后就讀于上海同濟大學結構系橋梁工程專業,獲工程學士學位,再讀同濟大學地下系地基基礎專業,獲工程碩士學位。濃郁厚重的中國文化熏陶了他整個的童年與少年時期,高遠的報國志向與善良的謙讓品質也是在那個時期塑造了基礎。
春華秋實|企業給了他最大的平臺,他給予了企業最好的回報
向南走,這一去就是九個年頭。
九年來,建華建材已經成為國內混凝土制品與技術最大的綜合服務商,目前70多個生產基地遍布全國,擁有150條管樁生產線,60多條預制構件生產線,300余銷售服務點,連續多年管樁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并主參編多個國家、行業標準/圖集,截止2020年底,申請專利1213項,獲中國專利銀獎1項。2020年,建華建材年銷售額突破350億元。
而這九年來,張雁遵循著以科技成果促企業與行業發展的宗旨,鍥而不舍地推進著樁基行業的發展。從地基基礎新技術創新到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從新材料新工藝運用到綠色生態混凝土產品研發,他始終把創新作為責任,讓創新成為習慣。他聚焦工程建設行業難點,通過技術、材料、工藝及產品的研發及應用,帶領團隊開展國家級、省部級及企業科技攻關,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他曾參與《中國建筑技術政策》《建設事業技術政策綱要》制定。曾是《建設部十大新技術推廣—深基坑支護技術》首席專家及科技部《地下空間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的負責人。負責完成國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支撐項目課題,正在承擔國家“十三五”重大專項《工業固廢大摻量制備裝配式預制構件技術》相關課題研究工作。在國際及國內刊物、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60余篇。主編JGJ/T 406—2017《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技術標準》等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30余部。主編或合作主編《樁基手冊》《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輔導教材》《深基坑支護結構與樁基工程新技術》《高層建筑樁基工程技術》《樁基設計施工與檢測》等專著。獲得建設部、上海市、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項。
2020年年末,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授予張雁“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杰出工程師”榮譽稱號。這項每年只頒發給全行業一個人的榮譽,分量很重,張雁由此受到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與敬重。
表彰大會對張雁的致敬辭寫道:“你的求知、求真之路漫漫而艱辛,但你的求索、求實之行堅定而穩健。你以自身能力謀企業發展,以科技成果促產業進步的本心已經結出了引人注目的碩果,你跨越學商兩界的實踐已經為后來者留下了成功的范本。
你曾是學術象牙塔里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大學教授,熟悉國家政策與行業發展技術路線,行走于政府與院校之間,參與國家技術政策的制定,擔綱國家土木領域的重大支撐課題,主編國家、行業標準,發表技術論文,榮獲科技獎項。
而你現在是中國最大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建華建材集團的執行總裁、北京建華建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你每天都要和企業一起直面工程終端的需求和市場無情的風雨。你把自己多年經驗與智慧都投入到推動企業創新的事業中。始終把創新作為責任,讓創新成為習慣。你聚焦工程建設行業難點,研發完善了諸多新型產品,大大地拓寬了預制樁的應用范圍,這些研究成果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白云國際機場T2航站樓等重大工程項目中得到推廣和運用,為中國的地標強筋壯骨。同時你與團隊還研發了多種具有生態景觀功能的預制產品,為企業產品注入久遠的綠色元素。
你作為土木工程領域的佼佼者,不僅以豐富的科研成果貢獻著社會、報效著國家,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一直堅持利用自身的平臺與資源,促進整個產業的交流與發展。在2013年,你提出并由建華建材(中國)有限公司出資設立了‘建華工程獎’,獎勵委員會由30多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10多位工程建設行業內專家組成,并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等全國性學(協)會的支持與指導下開展工作,已成功舉辦7屆。‘建華工程獎’的影響力正在逐年擴大。
在建華建材‘二次創業’的戰略推進中,以你為核心的建華技術團隊努力服務并支撐建華的轉型,使建華從混凝土管樁制造商成功轉型為混凝土制品與技術綜合服務商,通過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全流程完善的工程技術服務,創造了全新的工業化混凝土制品制造與技術綜合服務的運營模式,推動建華邁上了嶄新的臺階。在建華集團組建的工程技術中心,你已匯聚了行業內及集團內的優秀人才與資源,通過方案優化給業主及投資方提供技術方案,并進行全流程技術服務,僅2019年通過方案優化及技術服務產生的產值就高達89億元。
據統計建華集團新產品占比由2015年的不到5%提升至2019年的42%,2019年新產品的總產值達109億,果實累累。在建華集團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有你令人起敬的汗水與奉獻。”
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他與企業相互成就,共同成長
眾所周知,樁基是工程建(構)筑物基礎的重要型式之一。在建華這個龍頭企業平臺上,張雁獲得了認可,贏得了尊重。
其實張雁與土木工程的緣份久遠,他曾經有過一個夢想。在上小學前,他曾隨父親看過一部有關南京長江大橋建設的新聞紀錄片,印象很深。他還常聽老人們說“修橋鋪路是積德事”,因此在高中最后一個學期的高校定向招生聯系中,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同濟大學橋梁工程專業,由蘇州中學重點班順利考入同濟大學橋梁工程專業學習。后來,他又報考同濟結構理論研究所的研究生,主攻橋梁基礎樁基工程,由此開始了他先投入巖土工程學習與工作,畢業后就職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后又進入樁基制造業的精彩人生。
拓寬延伸管樁的應用領域是張雁的目標之一。張雁在建華任職期間作為分管技術的集團領導,帶領團隊對公司已有產品刪繁就簡,不斷創新,研發完善了諸多新型產品,包括高承載力、高延性、低能耗管樁、鋼管混凝土樁、大直徑管樁及預制橋墩、預應力高強實心方樁、波浪樁、護壁樁、離心板樁、仿木樁、抗拔樁等多種新型預制樁及其制造、施工成套新技術,拓寬了預制樁的應用范圍,這些研究成果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白云國際機場T2航站樓等重大工程項目中得到推廣和運用,前景廣闊。
張雁還促進了預制樁在高烈度抗震地區、腐蝕性環境、深基坑工程、護岸支擋工程、地基處理工程等及搶險應急中的應用。同時,張雁和公司技術團隊深入探討,不斷挖掘預制混凝土技術的潛能,將預制混凝土產品的應用從傳統工業與民用建筑領域拓展到水利水運、電力通訊、公路市政、軌道交通等工程建設全領域,從地下基礎工程應用拓展到上部結構應用,形成了水利工程裝配式一體化技術、裝配式地下車站一體化技術、公路工程裝配式一體化技術、裝配式地下變電站、裝配式管廊支架等系列化裝配式成套技術,促進了整個工程建設領域的裝配化、高效化和體系化。
推動新技術加快轉化也是張雁十分看重的工作。當綠色發展、低碳發展風起云涌時,張雁帶領團隊響應時代號召,研發了多種具有生態景觀功能的預制透水路面、生態框、生態板樁、裝配式擋墻等產品,在黑臭河道改造、航道護岸、海綿城市、景觀綠化等工程中得到應用,改變傳統建造方式,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工程的生態功能。在通過材料、工藝、設備的創新研究,形成預制樁低能耗制備技術、余漿綜合回收利用系統、小型預制構件自動化生產線等預制構件綜合生產制備技術,實現預制構件低能耗、低勞動強度、高環保工廠化自動化生產制造。
這些高效、環保、節能的新型預制產品不僅在各領域工程中大展拳腳,同時積淀成了多項知識產權成果及技術標準,僅《系列化高性能預制樁成套關鍵技術》一項新技術就獲專利62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相關成果還形成JGJ/T 406—2017《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技術標準》、GB/T 50046—2018《工業建筑防腐蝕規范》、T/CECS 582—2019《預制混凝土板樁式擋土墻技術規程》等20部國家、行業、地方及團體標準,并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銀獎、河南省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類獎項8項。
為“建華建材杯”生態混凝土創新設計應用大賽一等獎頒獎
為了推動生態混凝土的發展和應用,2019年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的領導下,建華牽頭成立了生態混凝土分會,并每年舉辦“建華建材杯”生態混凝土創新設計應用大賽,致力于通過促進技術創新、應用場景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生態混凝土技術的產業化、工程化、商品化。大賽已經獎勵了包括《生態混凝土在上海蘇州河堤防達標改造工程中的創新設計與系統應用》《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壩肩硬質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等幾十項優質工程項目及高校創新設計成果,推動了生態混凝土行業的創新發展及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對于拓展生態混凝土的應用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張雁擔任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生態混凝土分會理事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地基基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兼職教授等職務。2013年2月至今,在建華建材擔任集團副總裁、執行總裁。他曾兼任的主要學術團體職務有:國際混凝土協會中國副代表;國際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會會員;巖土錨固工程協會副理事長;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榮譽會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地鐵(隧道)與地下空間工程專家組組長;北京市建設委員會科技委專家;《土木工程學報》及《建筑結構學報》編委、《建筑結構》編委會副主任、《施工技術》編委會副主任。曾在樁基工程、地基處理、深基坑工程及地下空間等領域從事研究與技術管理工作。
志同道合|是“走正道,負責任,心中有別人”的文化讓他與企業珠聯璧合
張雁坦言道,吸引他來建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對建華“走正道,負責任,心中有別人”企業核心價值的高度認同,正是這個已經成功實踐并造就了建華的企業文化讓他感受到了建華的與眾不同和志向高遠。
2009年的一次會議,他結識了建華創始人許景新。會議結束后,許總送給張雁兩本書,這兩本書是《為己雜談》(上下冊),作者正是許景新。在機場候機的時候,他開始翻閱手中的書,瞬間被書中樸素的敘述與深刻的思想所吸引,捧書而讀,不忍罷手。這本書是許景新在數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勇于實踐,善于思考,并從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提煉出“走正道,負責任,心中有別人”的企業文化和“以人為本,無為而治”的管理理念。《為己雜談》的開篇是許景新的自述,他寫道“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人先。’”書中有許多許景新不斷學習、實踐、總結的思悟與體會。幾十年來,他信奉“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訓,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探究不停地筆耕,最終有了這本質樸如石的《為己雜談》。書中篇篇文章都文字平實,卻飽含深意;語不驚人,卻直入人心。《為己雜談》將理性地做人、理性待人處事、理性地對待名利得失的人生哲學融入建華員工實際工作之中,多年來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者走在“走正道,有責任,心中有別人”的建華大道上奮發自強、循道而行。
張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正道文化”“責任文化”使張雁與建華在靈魂的高度找到了依存與契合。對中國的讀書人而言,能與志同道合的團隊同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事。
來到建華九年多,問起張雁最大收獲是什么,他說是在建華閱讀的書。幾年間,許景新要求企業高管讀書并寫讀書心得體會,在列出的閱讀名錄中有《道德經》《老子他說》《原本大學微言》等等。許景新十分欽佩孫中山先生曾說的一句話:“男人四十,十面埋伏;誰來領路?女人和書。”許景新先生認為,女人是指家庭,而看書是讓男人四十而不惑的最好路徑。
正是在這種讀書氛圍中,張雁開始靜心地閱讀《道德經》等國學經典,領教中國先哲們的驚世智慧。說起《道德經》,張雁說自己從淺讀到深讀,受益非淺。他還說,若是早幾十年閱讀《道德經》,生命將會擁有更高的質量。
在建華,張雁在修行,張雁更多的是在創新。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革新、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份額,逐步形成規模化經營。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發布的2020年全國預制混凝土樁企業產量排名中,建華建材以1.8362億米的年產量蟬聯榜單冠軍,占全國前十名企業產量總和的63.24%,通過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認定。向“混凝土制品與技術綜合服務商”升級,從單一生產銷售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升級為向客戶提供專業的混凝土預制構件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從地下基礎工程到上部結構工程的全流程產品,成為水泥制品行業首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積極響應建筑工業化政策要求,探索預制化、裝配化混凝土產品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服務。同時探索“走出去”,布局海外,在沿海沿江區域共設立了十多家生產基地、2家海外生產基地、2個國際貿易公司。集團總人數已逾3萬人,其中管理人員近4000人。建華產品廣泛應用于民用建筑、工業廠房、鐵路、機場、公路、水利、市政、電力通訊、裝飾裝修等各類工程領域,并提供勘察設計、產品供應、施工管理、方案優化、工程應用咨詢等系列標準化服務和定制服務。
目前,建華高層管理團隊思考并推動實踐的理念是建華既可以通過做大混凝土制品來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可以通過上下游產業來不斷擴大核心業務的規模,提升核心業務的掌控力。最終,通過創新驅動和產業驅動把混凝土制品這一主業板塊做大做強。
他思考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綠色發展行動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應該從資源保護、污染防治、節能減排、固廢處理和利用、生態修復等各個方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綠色發展成為全行業發展的共識。全行業應在廢棄物綜合利用自然資源最大化利用、生產過程低碳化等方面努力創新,其中水泥制品行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制造是關鍵。要在自動布料、自動成型控制、自動骨架焊接運送、制品智能養護、智能制造管理、智能物流配送等方面進行創新,推動水泥制品全產業鏈高端化、現代化、安全化,加快邁入先進制造業。
在他心心念念的建華生態混凝土方面,需要從低碳材料、生態制品標準體系和推動生態混凝土行業發展等幾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在原材料方面積極研發新型低碳、減碳混凝土及其摻合料,包括固廢粉體改性多功能橋梁應用復合摻合料,可提高混凝土性能,減少水泥用量30%以上;開發非天然骨料,年消納污泥5000噸。在產品開發方面,研發了高抗蝕、長壽命混凝土預制樁,耐久性好,可達100年使用壽命;形成各類生態框、仿木樁、預制透水路面等生態混凝土制品及城市家具、UHPC掛板等裝飾混凝土制品。
張雁的每一項工作計劃都與行業的發展方向和企業的發展目標相關聯。他特別強調“落地率”和“轉化率”。產業夢想唯有落地應用終端,方能綻放出最芬芳的人生之花。
褪去浮華方得真,甘為行業儒子牛。躬身拉纖,不問得失,俯首耕耘,只盼豐收,這就是張雁。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