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數”將納入目標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全面完成各項治理任務,超額實現“十三五”提出的總體目標和量化指標,圓滿收官。“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編制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的行動計劃,仍然堅持PM2.5和優良天數兩個指標,機動車污染減排將是“十四五”的重點和難點。
PM2.5和優良天數兩個指標
“十三五”期間,我國大氣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十四五”期間還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在2月2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編制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的行動計劃,目標設置仍然堅持PM2.5和優良天數這兩個指標,“初步的考慮是337個城市的PM2.5要同比下降10%,相當于未達標城市要下降15%,優良天數從87%提高到87.5%,若扣除疫情影響,就相當于從84.8%提高到87.5%。”
劉炳江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的排放強度都有所降低,對完成目標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通過國際通用的空氣質量模型,科學評估了疫情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疫情對PM2.5濃度影響為2微克/立方米,對優良天數比率影響為2.2個百分點。扣除疫情影響后,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0%;優良天數比率為84.8%,比2015年上升3.6個百分點,仍然超額完成“十三五”約束性指標。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十四五”期間,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的行動計劃的目標指標如何設置,劉炳江表示:“PM2.5、優良天數、氮氧化物和VOCs四項指標,再加上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數,相當于五個指標。”
2021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要下降0.5微克/立方米,達到34.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提高0.4個百分點,達到85.2%。
機動車仍是PM2.5主要來源
“十三五”期間,我國PM2.5濃度下降了28.8%,根據專家評估結果,這主要得益于“治煤”的成效顯著。二氧化硫濃度全國全面達標,使“十四五”二氧化硫退出約束性指標。而相比二氧化硫排放,燃油導致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雖有一定成效,但無論力度還是效果,遠遠不如二氧化硫的治理。截至2020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3.72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2.81億。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機動車等移動源排放氮氧化物已經占到排放總量的60%左右,揮發性有機物占23%左右。由此可見,機動車等移動源已經成為我國大中城市PM2.5污染的主要來源,且其對污染的貢獻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劉炳江說,拉抬PM2.5濃度上升的主要成分就是硝酸鹽,即氮氧化物排放轉化成硝酸鹽,這在北京尤其明顯。“所以,現在看來,氮氧化物減排成為了重點,也可以說是因為前期燃煤治理卓有成效,當前更加凸顯了汽車的排放問題,汽車污染減排將是‘十四五’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科學制定目標減少人為重污染
劉炳江說,“十三五”期間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占比從2015年的2.8%已經下降到2020年的1.2%,重點地區改善更明顯,從5.0%下降到1.9%。北京重污染天數從2015年的58天下降到現在一年只有幾天,成績還是比較明顯的。且如今的重度污染天氣過程特征改變也比較明顯,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濃度峰值大幅降低,范圍相對集中,并且基本消除了嚴重污染天氣。
對于如何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任務,劉炳江表示,經過分析全國重污染天數的構成,長江以南基本上沒有重污染天氣了,黃河到長江之間還有個別城市有,主要頻發的地區是在京津冀、汾渭、東北和西北這四個地方,而且是局地的,不同地區重污染的成因不盡相同,如京津冀和汾渭平原主要是燃煤多,工業集聚,車也多,三大結構問題比較突出。
所以,對于“十四五”的目標任務,生態環境部將科學制定各地的重污染天數下降指標,嚴格考核。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