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泰長江大橋5號主墩鋼沉井澆筑完成封底
3月9日,長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一級公路“三位一體”的過江通道——江蘇常泰長江大橋歷時39天,完成5號主墩鋼沉井封底混凝土澆筑施工,標志著沉井基礎水下施工全部完成,即將進入水上承臺及塔柱施工。
常泰長江大橋由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建設、中交二航局施工,位于泰州大橋與江陰大橋之間,跨江連接常州與泰州兩市,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重要項目,也是江蘇省高速公路網和城際鐵路網的重點關鍵工程。大橋主航道橋采用雙層斜拉橋方式,上層為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鐵路與一級公路結合。主橋全長2440米,主跨1176米,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兩座同等跨度的航道橋為鋼桁梁拱橋,規模均為世界第一。
中交二航局項目部負責人介紹,常泰長江大橋建設將實現“4個世界首創、6個世界之最”,其中“四個首創”即首創臺階型減沖刷減自重沉井基礎、首創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首創“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型橋塔、首次“鋼箱—核芯混凝土”組合索塔錨固結構。封底混凝土的澆筑,標志著大橋第一個“首創”——臺階型沉井基礎順利完成。
5號墩鋼沉井臨近泰興側,平面尺寸長95米、寬57.8米、高64米,有23層樓高、相當于13個籃球場大小,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水中鋼沉井基礎,它將承擔起主跨超千米的橋梁荷載。該沉井在長江水下入土下沉總深度為50.5米,取土方量約24.4萬立方米,施工難度很大。為提升“智能化、可視化、機械裝配化”水平,提高取土效率,確保沉井下沉萬無一失,中交二航局研發了適用于粉質黏土層的電動雙頭鉸刀、水下機械臂取土機器人等專用裝備,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實現了平均每天下沉45厘米的施工速度,創造了粉質黏土層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紀錄。
在施工中,中交二航局還借助互聯網+、北斗、智能傳感、無線傳輸等數字化技術,構建了沉井施工實時監測系統,對沉井姿態、支撐狀態、結構應力等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實現了沉井“可測”下沉;研發了智能化取土裝備及集群控制系統,通過設備的遠程控制及自動化作業,實現取土深度的精確控制及沿預設路徑自動化取土行走作業,實現了沉井“可視”及“可控”下沉。
據悉,此次沉井封底施工開始于1月28日,累計澆筑混凝土4.2萬立方米,相當于注滿了17個標準泳池,這樣體量的水下混凝土澆筑施工在長江上是前所未有的。澆筑完成后,沉井總重將突破32萬噸,比5艘“遼寧號”航母滿載排水量之和還要重。封底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沉井的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目前,現場正在陸續拆除吸泥設備、澆筑平臺等設備,為下一步蓋板、承臺施工做準備。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中國混凝土的星辰大海與中流砥柱2020-07-15
- 世界首座300米級低熱水泥混凝土特高拱壩 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全線貫通2020-06-12
- 技術創新服務重點工程建設——雄安、朝陽高鐵客站清水混凝土2020-08-05
- 北京市上半年預拌混凝土原材料合格率為97.5%2020-08-26
- 速度與激情!現場直擊第二屆國際大學生混凝土龍舟賽2020-10-21
- 2020年中國混凝土展聚焦四大產業呈現六大亮點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