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首日成交2.1億 后續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日前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行啟動儀式,隨即開啟上線后的首批交易。至此,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開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華能集團、華電集團、申能集團等企業參與了全國碳市場首日交易。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啟,標志著我國市場化碳減排進入新階段,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又一重大里程碑。
全國碳市場上線首日迎來開門紅。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數據顯示,碳配額開盤價為48元/噸。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價格為52.78元/噸,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截至當天收盤,碳配額最新價為51.23元/噸,漲幅為6.73%,均價為51.23元/噸。當天最高價為52.80元/噸,最低價為48元/噸。交易總量410.40萬噸,交易總額為2.1億元。
上海環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相關交易規則,全天成交均價即為當日收盤價。由此,全國碳市場首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收盤價,也報在51.23元/噸。整體而言,全國碳市場首個交易日的交易平穩有序、符合預期,市場各參與主體投資交易熱情較為旺盛。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指出,國內外實踐表明,碳市場是以較低成本實現特定減排目標的政策工具,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夠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碳減排提供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并且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關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構建成熟完善的碳市場,是碳達峰、碳中和重要的實現路徑。隨著發電行業被納入碳市場,推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或將全部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展望后續碳價走勢,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后續價格或有較大上漲空間。中國碳論壇等機構編寫的《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預測,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價格在建立之初約為49元/噸,到2030年碳價有望達到93元/噸,并于本世紀中葉超過167元/噸。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由于碳價受多因素影響,一種可行的碳價預測方法是從歐盟碳達峰時碳交易市場占GDP總額的比例倒算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比例。由于歐盟28國整體經濟發展優于中國,中國的碳交易金額占GDP比重至多看齊歐盟市場。據其測算,2030年中國碳市場碳價約在80元-120元/噸左右。這一結果與另一研究團隊——清華大學張希良團隊推算的2030年全國碳市場碳價13美元/噸接近。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北京2020年碳強度預計比2015年下降23%以上 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2021-01-20
- 深圳碳市場啟動 減排量超640萬噸2021-05-08
- 生態環境部: 全國碳市場7月擇時啟動上線交易2021-07-09
- 歐盟碳價翻倍 國內碳價是否也看漲?2021-11-25
-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運行平穩2021-12-27
- 全國碳市場 第一個履約周期收官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