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6445米長的隧道4年后“臥底”長江
它是長江上
第二長的隧道
總長6445米
它是國內在建
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
開挖直徑達16.09米
它是國內在建承受水壓最高的
公路盾構隧道
隧道承受最大水壓82米水頭
江蘇省江陰靖江長江隧道
作為長江干線
新建過江通道規劃中的重點項目
建成后
將有效分流
靖江與江陰之間的城際交通需求
對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有重要意義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工程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中批復的江蘇省44條過江通道之一,位于江陰大橋和泰州大橋之間,分別距下游江陰大橋約5公里,距上游在建常泰長江大橋約27公里。項目于2020年11月開展臨建施工,北起靖江公新公路,南至江陰芙蓉大道,采用盾構隧道形式穿越長江,線路全長約11.825公里,其中隧道段長6445米。全線按照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3米。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約143.6億,建設工期為60個月。
? 首創管片外側集中布置耦合式雙道密封墊防水新設計:首次在管片外側集中布置兩道防水密封墊,通過防水理論與試驗研究,得出了科學的防水結構布置,形成了內外兼修的超高水壓盾構隧道綜合防水新體系。
? 首創快速直達式疏散救援通道設計新理念:首次考慮盾構段疏散通道與明挖段車行道協調一體的疏散救援新理念,救援車由明挖段經疏散通道直達盾構隧道底部疏散通道,人員經疏散樓梯快速抵達救援車,實現長距離隧道快速疏散救援。
? 首創非預埋式結構健康監測技術的建養一體化信息管理新技術:基于精密測量的盾構隧道結構內力反演分析軟件和測點全覆蓋,對出現病害或較大錯臺的結構針對性監測、反演分析,監測結構健康狀態。
? 首創流動環境友好空間的綠色隧道新示范:項目圍繞結構安全耐久、行車安全舒適、通行疏散便捷、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五大方面,首次構建綠色隧道管理體系、評價體系、技術體系、標準體系。
9月2日,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順利完成首段頂板澆筑,隧道明挖段矩形主體結構雛形初現。
項目施工區域示意圖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工程北起靖江公新公路,南至江陰芙蓉大道,采用盾構隧道形式穿越長江。本次澆筑的頂板位于項目第七流水段,是工作井后續段、明挖暗埋段的過渡段頂板。隧道主體結構的頂板混凝土抗裂要求較高,指揮部組織建設團隊開展大體積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先進的制冰機設備,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碎冰,降低入模溫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澆筑施工中,各級管理人員旁站監督混凝土拌和、運輸、澆筑、振搗全過程,現場施工作業班組密切配合、項目有條不紊地展開各作業工序。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首段頂板的順利澆筑,標志著隧道主體結構施工進入全新階段,為后續段封頂和盾構機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項目正在開展盾構機始發工作井及后續段、明挖暗埋段、明挖敞開段施工,盾構機預計將在9月底完成工廠組裝調試正式下線,盾構始發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全速推進。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建設進入快車道2020-08-04
- 亞運會配套工程,臨建高速首座隧道順利貫通2020-08-06
- 世界最大規模海底隧道在青島開建2020-10-30
- 珠三角城際鐵路廣佛東環線全線首個隧道貫通2020-11-24
- 世界工程量和建設規模第一的公路隧道在陜西貫通2021-01-08
- “萬里黃河第一隧”全線貫通,成功穿越地上懸河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