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降碳應當成為美好生活的內容和衡量指標
幾年前看過一篇關于垃圾圍城的深度報道,文章寫得很深入,印象也很深。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一個優美的城市,但是在城市的周邊、地下到處都是垃圾。想起這篇文章,結合眼前的實際,引起新的思考: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在不斷地制造更多的垃圾?目前來看,大致如此。
消費升級,一定意義上就是以新換舊的速度在加快,人們日常生活淘汰的垃圾也在增多。過去一件衣服可能會穿3年才淘汰,現在消費能力提高了,一件衣服穿2年甚至1年就被淘汰了。更有甚者,網絡購物的興起,也導致了更多的偽劣產品滋生泛濫。因為價錢便宜,一些網購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更容易被快速淘汰,相應地就成為了生活垃圾。
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真的不可避免地理應帶來更多的垃圾、更多的碳排放嗎?我覺得不應該如此。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實現形式,應該增加一個內容或者說是增加一個指標:垃圾的同步減少、碳排放的同步降低,生活垃圾也存在一個達峰和下降的問題。減廢降碳是一個社會工程、系統工程,我們除了要推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推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優化,研究技術裝備的提高和改進,探索工藝的完善和減碳路徑的實現,更應該從每個人的現實生活做起。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應該從自身做起,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垃圾產出,從而減少碳排放。讓我們一起改變生活方式,在對于現實對美好生活不斷追求的同時,同步實現垃圾產出的減量化,從身邊做起,人人都去踐行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追求。
從人們身邊大量存在的建筑垃圾等固廢目前利用和處置的現狀看,推動減碳綠色生活,也尤其迫切。生活水平高了,消費能力強了,家庭進行二次裝修的周期也在縮短,由此產出的裝修垃圾、建筑垃圾產量很大。城市的每個小區都有收廢品的,是因為紙盒子這些東西可以賣錢,但是裝修垃圾為什么沒人收,還要個人掏錢拉出城外?拉出城外的垃圾又是如何處理的?這說明固廢處置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既要付出成本,又是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裝修垃圾、建筑垃圾處理都不收錢了,而且有人主動拉走,那可能是到了固廢處置的良好狀態。現階段,固廢利用產業還不完善,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因此,固廢的利用轉化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長久堅持,以不斷提高固廢的資源利用化程度。人人都能夠自覺地減少固廢的產出,就是對于減碳、降碳作出的實際性貢獻。
減碳、降碳,不僅是國家的事情、企業的事情,也不僅僅是科研人員的事情,也是大眾的事情,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讓我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美好生活的含義更豐滿、內容更完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