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正式生效!全球最大自貿協定來了,這波利好不要錯過
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國內核準率先完成。RCEP是目前全球范圍最廣、體量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11月2日,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發布通知,宣布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準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RCEP將于明年1月1日對上述十國生效。
RCEP準備情況如何?生效后有什么利好?能為企業帶來哪些機遇?在本屆進博會上,商務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采訪。
中國已準備就緒
“目前各項準備已經就緒,以確保協定生效時全面履行義務?!鄙虅詹繃H經貿關系司司長余本林表示,降稅實施方案已進入國內報批程序最后階段,在協定生效后將履行降稅義務。
據了解,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認真梳理了協定中涉及的701條約束性義務,包括海關程序簡化、產品標準、服務貿易開放措施、投資負面清單承諾、電子商務、知識產權全面保護承諾以及行政措施和程序合規等廣泛領域。目前,701條義務涉及的各部門均已做好履約準備。
此外,為了幫助企業充分“享惠”“避險”,商務部已舉辦3次全國性RCEP專題培訓,涵蓋所有地級市、自貿試驗區和國家級經開區,參訓人數超過6.6萬人,70%以上是企業代表。各地方以及海關、行業協會在本系統內也開展培訓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各類培訓超過600場,參訓人數超過10萬人。
RCEP生效后有哪些利好?
余本林表示,RCEP全面生效實施后,將帶動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形成統一的超大規模市場,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協定生效后,已核準成員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主要是立刻降稅到零和10年內降稅到零,這意味著各國將在較短時間內兌現貨物貿易自由化承諾。
RCEP作為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將使成員國共同受益。商務部研究報告顯示,RCEP成員國中,東盟國家宏觀經濟層面相對受益最大,實際GDP、進出口、投資等都呈現大幅增長,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經濟福利總量增加方面則更為顯著。
從實際GDP的增長率來看,東盟國家受益最大。預計到2035年,東盟整體GDP累計增長率將因RCEP增加4.47%。其中,柬埔寨、菲律賓、泰國、越南的GDP獲益較大,累計增幅分別為7.98%、7.04%、6.38%和6.33%。對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實際GDP增幅也均有積極貢獻。
從經濟福利的角度看,RCEP對主要成員國經濟福利的影響均為正向效應,其中中國、東盟和日本改善幅度最為顯著。預計到2035年,中國、東盟和日本經濟福利較基準情形分別累計增長996億美元、670億美元和512億美元。
能為企業帶來哪些機遇?
RCEP生效以后將給企業帶來重要機遇。在貨物貿易方面,RCEP生效之后90%的商品貿易最終會實現零關稅,中國進口的產品未來絕大部分也會是零關稅。這對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內外資企業都會帶來巨大的機遇。
在投資領域,中國在RCEP里面作出了相當高的開放承諾。同樣,其他國家對其投資領域內的開放水平也是高水平的,這樣就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到RCEP的其他成員國投資帶來了機會,同樣也給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到中國來投資提供了更多機遇。
在營商環境方面,RCEP生效后,對企業來說,其在一個成員國所申請到的著作權、專利、商標、外觀設計,到RCEP的其他國家也能得到保護。在電子商務領域的電子認證、簽名認證、消費者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RCEP也有相應規定,這使得企業在從事電子商務方面獲得穩定的互聯互通環境,從而大大減少企業經營成本、交易成本。
將有哪些新產品實施降稅?
余本林介紹,在RCEP之前,我國已經與東盟、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達成了自貿協定,RCEP達成后,成員國之間有了新的自貿關系,也有新的降稅承諾。
首先,東盟顯著擴大了對我國零關稅產品的范圍,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等均對我國新增了降稅產品,主要包括汽車及零部件、摩托車、化工、機電、鋼鐵制品等。
其次,RCEP為我國新增一個重要的自貿伙伴——日本。中日雙方在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化工等諸多領域產品相互降低關稅。
最后,我國的進口企業也將享到實惠,企業將以更低的成本進口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日用消費品、醫藥和護理設備,以及進口設計研發、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更好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