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持續推進裝配式產業鏈建設 初步形成14個特色基地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進行,成批加工制作好構件和配件,運到施工現場,像搭積木一樣直接裝配安裝,既提高效率又節能環保。作為國家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本市持續完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推動建筑業實現綠色發展。
在天津地鐵10號線的施工現場,幾千個弧形的“水泥環”排列在空地上。經過簡單拼裝,就能變成一條圓形的水泥管道。這是為穿越海河電纜而量身定制的裝配式隧道管片。項目相關負責人段紅亮介紹說:海河水深在20米左右,它對于抗震等級、抗壓等級的要求度比較高。經過研發、生產的地鐵管片可以在水下100米位置可以不漏水不滲水,外觀不變形。
這種特制管片來自中鐵建大橋局建筑裝配公司。企業2019年從外地遷入位于靜海區的天津現代建筑產業園區。生產基地總工程師艾峰全介紹說:“靜海當地具有鋼鐵、水泥產業基礎,可以就近找到原材料供應商。借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推進的契機,基地投產后就接到了不少訂單。”
天津市相關的原材料廠家合作的多一些,海德潤滋生產的粉煤灰在我們這具體的應用。我們今年是新上的盾構管片生產線,是給10號線做供應,下一步就是天津地鐵8號線。現在總共的話應該有將近20多個項目,像北京、天津,包括雄安新區都有大量的參與。
利用園區搭建的信息化對接平臺,最近中鐵建大橋局裝配公司還和相鄰企業啟動了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的聯合攻關。公司生產基地總工程師艾峰全說:“現在建筑垃圾圍城這種現象也比較多。靜海區有這么一家企業,建筑垃圾破碎以后,作為路基填料。我們和公司展開研發和應用,把再生補料在混凝土方面推廣到更廣泛的范圍。”
根據測算,裝配式建筑可比傳統的建設方式節水50%,節省木材80%,減少70%的建筑垃圾,是未來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靜海區將發展裝配式建筑作為推動區域產業升級的發力點,成立了產業創新聯盟,不斷延長產業鏈條。靜海區住建委副主任張領軍說:“我們搭建了綜合管理平臺,打造涵蓋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裝修領域企業的需求對接,現在園區內裝配式產業上下游企業已經聚集了22家,直接投資50億元。”
目前,天津市已初步形成了14個裝配式建筑特色產業基地。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裝配式建筑實施范圍,提升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科技處處長王世來說:“我們在已經基本建立了有效的技術支撐體系。武清梅廠鎮的建筑制造基地,天津建筑設計院、天大設計院是裝配式設計的基地,產業基地有西青的鋼結構的生產基地。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大力推廣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優化整體產業布局,確保天津市裝配式建筑產業能夠有效服務于京津冀地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