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統籌推進建筑垃圾治理 譜寫人民城市建設新篇章
近年來,上海市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規定,統籌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堅持依法治理、科學治理、全程治理、綜合治理,積極探索超大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之路。
堅持依法治理 完善建筑垃圾治理制度
上海市著眼減污、降碳大局,不斷健全建筑垃圾法律法規,完善頂層制度設計。對《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管理規定》進行修訂,發布《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并陸續出臺運輸單位招標、裝修垃圾清運、廢棄混凝土管理、工程泥漿源頭干化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推進建筑垃圾“全品類、全過程、全方位”管理。同時,將設施建設、源頭減量等要求納入《上海市生態空間建設和市容環境優化“十四五”規劃》《上海市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19~2035年)》等重要規劃。
堅持科學治理 提升建筑垃圾治理能力
根據建筑垃圾屬性,上海市將建筑垃圾分為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拆除垃圾、廢棄混凝土、裝修垃圾五類,實行分類管理,明確各自工作重點。2020年,上海市共申報處置建筑垃圾1.0782億噸,其中工程渣土9405萬噸、工程泥漿(干化后申報量)53萬噸、拆除垃圾290萬噸、廢棄混凝土540萬噸、裝修垃圾494萬噸,通過分類管理,超億噸的建筑垃圾得到了妥善、規范處置。
隨著數字時代來臨,上海市強化科技賦能,將建筑垃圾治理融入“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平臺,建筑垃圾處置核準采用線上辦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營商環境。搭建“工程渣土非法消納”和“裝修垃圾跨區作業”智能場景,及時發現并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建筑垃圾堆點信息管理系統,存量非正規堆點已整改完畢,對于確需臨時堆放的點位錄入系統,進行銷項管理。
堅持全程治理 健全建筑垃圾治理體系
建筑垃圾治理涉及多個環節,上海市堅持系統思維,對建筑垃圾實行全過程治理。
一是推進源頭減量。積極推廣全裝修房和裝配式建筑,目前上海中心城區開工建設的商品住宅項目,已全面實施全裝修以及裝配式建房,郊區項目也已占到半數以上。同時積極推進工程泥漿源頭脫水干化,上海市工程泥漿申報處置量已由原先的400萬噸/年降為約50萬噸/年。
二是規范中轉運輸。通過招標、發放許可證等方式規范建筑垃圾運輸市場,運輸車輛均安裝電子信息裝置,可實時監控建筑垃圾車輛動向。渣土車還安裝了具備實時報警功能的車輛右轉盲區監測系統和駕駛員安全行為監測系統,實現渣土運輸交通事故數逐年降低。為降低渣土運輸帶來的交通事故和環境影響,上海市還開設18處渣土運輸碼頭,積極推廣渣土水路運輸。
三是提升末端消納。克服用地緊張、鄰避效應等困難,上海市積極拓展建筑垃圾消納利用渠道:針對工程渣土,結合高標準農田、生態廊道建設等渠道提升消納能力;針對工程泥漿,在推廣源頭就地干化基礎上,建設1座處理能力20萬噸/年的集中脫水干化設施;針對廢棄混凝土,備案管理15處資源化場所,形成處理能力600萬噸/年;針對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統一規劃建設12座資源化處理設施(處理能力590萬噸/年),此外還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建設了4座臨時設施(處理能力200萬噸/年)和2座區級固定設施(處理能力55萬噸/年),形成處理能力845萬噸/年。
四是推廣產品利用。出臺了《上海市建筑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辦法》《上海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等政策,制定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塊(磚)技術要求》《工程填筑用裝修垃圾再生集料技術要求》等產品標準,積極推廣再生產品利用。
堅持綜合治理 加強建筑垃圾治理合力
裝修垃圾收運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為此上海市將裝修垃圾管理作為一項緊要事來抓。
首先是優化投放模式。印發《關于加強本市裝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和收運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廣“定時定點投放、預約到點收集、明碼公示收費”的收運新模式:一是在投放至專門堆放場所的基礎上,增加了投放至專用回收箱、臨時交付點兩種方式,小區可根據實際選擇。二是優化裝修垃圾收費方式,由按面積收費向按袋、按車收費轉變。三是在全市范圍推廣裝修垃圾預約收運,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進行網上預約收運。
其次是推進行業自律。市容環衛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宣貫行業政策要求,開展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不定期收集、發布各區裝修垃圾收運價格信息,推動收運企業裝修垃圾收運價格公布,確保裝修垃圾收運價格信息公開、透明。
再其次是加強聯合監管。綠化市容、房管、公安、城管等部門多方聯手,建立“智能發現、聯合指揮、聯動查處、精準打擊”的工作機制,對違規收費、非法處置等問題開展共同治理。
最后是鼓勵社會監督。建立有獎舉報平臺,鼓勵市民進行社會監督。同時及時處理相關市民投訴,對于突出問題強化督辦、整改。
建筑垃圾治理任重道遠,上海市將繼續發揚“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精神,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助推建筑垃圾治理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青海積極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2020-10-19
- 雄安新區首個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開建!2020-12-08
- 每年可處理建筑垃圾200萬噸!山西一重要項目亮相2021-02-01
- 600多萬噸建筑垃圾鋪筑高速公路,變廢為寶!2021-04-16
- 讓建筑垃圾成為“香餑餑”2021-05-11
-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將達到60%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