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在线一区,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免费观看男女性高视频,99热久久66是国产免费

歡迎您來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官方網站
企業動態
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深耕科技前沿 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1-12-24    來源:CCPA行業宣傳部    分享:
由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胡曙光教授主持完成的“深水大斷面盾構隧道結構/功能材料制備與工程應用成套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于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揭曉。獲獎名單中,有多個建材及相關科技成果榜上有名。其中,由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胡曙光教授主持完成的“深水大斷面盾構隧道結構/功能材料制備與工程應用成套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640336853572899.jpg

胡曙光教授領獎


該項目以大型穿江越海隧道工程建筑材料的重大需求為背景,實驗室聯合材料研究、建筑結構、工程設計與施工應用等單位共同研發形成了支撐保障隧道工程結構安全、施工安全、運營安全的三大關鍵材料及其制備與施工技術,并應用于武漢長江隧道等數十座深水大管徑隧道工程。


1640336901921818.jpg



這不是實驗室第一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如:


2001年,“高性能水泥基復合材料的研究及工程應用開發”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3年,“水泥回轉窯動態檢測和調整技術”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4年,“高性能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制備與微結構調控”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年,“光電顯示用高均勻超凈面玻璃基板關鍵技術與設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實驗室在混凝土技術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獲得國家獎項頗豐。“混凝土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項目、“鋼管高強混凝土膨脹控制與制備技術及其在大跨度結構的應用”項目、“混凝土及其應用技術(專用項目)”等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實驗室是在原硅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的基礎上,于2011年10月獲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建材領域唯一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成立時,按照硅酸鹽建筑材料“制備—應用—服役—再生”全壽命周期特征,設置了“低環境負荷制備、功能設計與調控、服役行為與延壽原理、可循環設計”四個研究方向。


1640337014832109.jpg

高分辨三維X射線顯微成像系統


目前,實驗室有固定人員102人,其中研究人員92人,管理技術人員10人,形成了一支由院士、長江學者和海外高層次專家等領銜的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富于創新的高水平學術隊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墨西哥科學院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2人、“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4人、教育部長江特聘講座教授2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4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杰出工程師2人、“國家四青人才”7人等。


1640337060522889.jpg

納米壓痕儀器


近年來,實驗室非常注重與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的合作,積極參加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2020年,實驗室攜“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與結構”“綠色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高性能水泥基復合材料”“極端態材料”“大摻量CFB灰渣混凝土”“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等多項成果技術在中國混凝土展上進行展示;同時,參加了“建華建材杯”首屆全國生態混凝土創新設計應用大賽,榮獲環境生態類(創意)二等獎;“基于顆粒緊密堆積理論的超高性能纖維增強混凝土的設計與性能調控”獲得2020年度混凝土科學技術獎基礎理論類二等獎。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2020年行業大會召開期間,實驗室的教師們還積極參加了會上各分論壇的活動,如自防護混凝土技術論壇、纖維應用技術專題研討、中國生態混凝土發展論壇、輕骨料及輕骨料混凝土創新發展論壇等。實驗室還參與承辦了2021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混凝土材料設計大賽,獲得圓滿成功。


1640337108736075.jpg

亮相2020中國混凝土展


武漢理工大學是國內較早較系統開展輕骨料及輕骨料混凝土研究與應用的單位。實驗室形成了輕骨料強韌化制備技術、結構輕骨料混凝土應用技術、大跨徑輕質混凝土構件與結構、鋼橋面鋪裝高強高韌性輕質混凝土、輕質超高性能混凝土、功能輕骨料混凝土(光催化、導電、吸波等)等系列技術,成果在武漢民生銀行大廈、武漢天河機場,以及數十座鋼箱梁橋面中得到應用。為此,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依托實驗室及武漢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分別建立了“綠色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協同創新中心”和“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浮式構筑物重點實驗室”,并在2020年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上進行了授牌。


1640337174730927.jpg

科技創新平臺授牌


其中,“綠色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協同創新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以推動輕骨料及輕骨料混凝土的工程應用與技術進步為目標,開展輕骨料—輕骨料混凝土材料—輕骨料構件三大層次的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工作;以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為核心,開發滿足不同工程要求的高品質輕骨料、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和特種功能輕骨料混凝土,以及相關設計、制備和工程應用技術體系;開展促進我國輕骨料混凝土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研究,結合輕骨料和輕骨料混凝土行業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功能,爭取國家產業技術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開展輕骨料混凝土技術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和標準制定,提升行業的技術水平;開展國際化的技術交流活動,打造高水平的學術技術交流平臺、開展咨詢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


一直以來,實驗室潛心研究、深耕行業,圍繞國家重大需求與研究方向,僅近5年來就組織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745項,成果轉化收入6000余萬元,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19項,技術成果在全國千余條水泥、玻璃、陶瓷、墻體材料等生產線,以及港珠澳大橋、武漢天興洲大橋、南海島礁等一大批“一帶一路”控制性重難點工程中應用,取得顯著的社會環保與經濟效益。


1640337211148074.jpg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


實驗室在專心鉆研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技術成果的宣傳,將參加明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南京舉辦的“2021-2022中國混凝土展”。實驗室將設立專區,對代表性科研成果進行集中展示,內容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水泥工業碳中和重大工程理論技術與裝備,包括水泥熟料富氧燒成技術與裝備、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技術、碳礦化材料與制品;


二是嚴酷環境長壽命混凝土材料與智慧建造,包括碳礦化材料3D打印技術、高抗蝕水泥與海工混凝土、智能道面材料與智慧機場;


三是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包括機制砂混凝土設計與應用、鋼渣骨料與生態瀝青混凝土、生態膠凝材料制備與礦山充填、工業副產石膏資源化利用。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返回頂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若您無法正常瀏覽本頁面,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請您更換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