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1萬億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
這一年,稅務部門統籌推進減稅降費和組織收入,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保障國家財力,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1萬億元。
這一年,全球規模最大、我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
這一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預計超過1.25萬元,比2020年增加1790元以上,增長16.5%以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任何發展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
金融、稅收、房產、教育、健康、就業……2021年以來,一項項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是“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的重要保障。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政策有機結合,中國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趨勢不會變。
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過8.6萬億元。其中,2021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過1萬億元。“減稅降費+緩稅緩費”正在成為新特點,這也折射出宏觀調控的稅收手段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有前瞻性針對性。
助力企業紓困解難
國家稅務總局負責人表示,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1萬億元。全力落實好年內兩度“升級”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企業提前享受減免稅額3333億元。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9101億元,其中新增減稅7889億元,新增降費1212億元。國家在已經出臺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對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減、退、緩”稅措施等,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在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方面,聯合全國工商聯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在規范中深化“稅銀互動”,前三季度幫助守信小微企業獲得信用貸款同比增長42%。發布實行第一批“首違不罰”清單,全面推行稅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讓執法既有力度又顯溫度。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除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稅費優惠措施外,繼續實施2020年開始的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由3%降到1%的政策,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原先的優惠基礎之上,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通過這些措施,助力面廣量大的中小微企業渡難關、增后勁、保就業。
具體來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在2019年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到10萬元的基礎上,2021年進一步提高到15萬元;相應地,2019年享受免征政策的小規模納稅人戶數從政策調整前的3364萬戶增加到3820萬戶,2021年前三季度又進一步增加到4365萬戶; 2019年減稅金額從政策調整前的1397億元增加到2286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進一步增加到2995億元。
同時,稅務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除法律規定和需線下實物交付的外,辦稅繳費事項全部實現“非接觸式”辦理,其中,212項全程“網上辦”,比2020年增加9項;提前1個月全面實現企業社保繳費“網上辦”、提前半年基本實現個人社保繳費“掌上辦”。主動推出并順利實現財產行為稅“十稅”合并申報,全面推行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與附加稅費整合申報改革,表單數量共減少2/3,“十稅”合并申報數據項減少1/3,附加稅費申報數據自動預填量超過70%。
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落實落細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稅務部門圍繞提振工業經濟運行、促進能源電力保供,有力高效落實緩稅等政策,預計將為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辦理緩稅(費)2000億元,為煤電和供熱企業辦理“減、退、緩”稅270億元。
2021年11月1日我國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了階段性緩稅措施,針對年銷售額4億元以下(不含4億元)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延緩繳納第四季度部分稅費政策,其中制造業中型企業可以延緩繳納政策規定范圍內稅費的50%,制造業小微企業可以延緩繳納政策規定范圍內稅費的全部。稅務部門簡化流程、簡化材料,符合條件納稅人在申報后,界面自動彈出是否辦理延緩繳納,確認緩繳的稅款繳納期限自行延長三個月;納稅人在辦理時無需提供申請單及銀行對賬單等材料;符合條件的納稅人除可到辦稅服務廳現場辦理延緩繳納稅費外,還可以足不出戶通過登錄電子稅務局等線上方式進行辦理。
除了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政策,稅務部門還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其他制造業企業退還60%增量留抵稅額。2021年前三季度,稅務部門共計為2.24萬戶制造業企業辦理留抵退稅917億元,其中對1.16萬戶先進制造業企業辦理留抵退稅420億元,進一步支持制造業發展。
稅務部門積極實施支持煤電和供熱企業紓困解難的“減、退、緩”稅措施,確保煤電和供熱企業稅費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增值稅留抵退稅應退盡退,符合條件的困難緩稅應緩盡緩,切實減輕煤電和供熱企業稅費負擔,緩解企業資金困難和經營壓力。截至2021年11月4日,全國為煤電和供熱企業共辦理“減、退、緩”稅150.7億元,其中累計辦理減免稅57.8億元,緩退稅92.9億元。
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企業可以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并且對制造業企業來說,其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在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中,30.2萬戶民營企業加計扣除金額達9536億元,減免稅額2384億元,占全部享受優惠戶數和減免稅額的比重分別為93.5%和71.5%,對促進民營企業在穩定預期中更好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2022年稅務部門將認真落實好大規模、階段性、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等的支持力度。確保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不折不扣、高效高質落地生根。
減稅降費緩稅緩費成新特點
統計數據顯示,從近年來的“減稅降費”到今年的“減稅降費+緩稅緩費”,2016—2021年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8.6萬億元,“減稅降費+緩稅緩費”正在成為新特點。
稅務部門在宏觀經濟分析方面,從“創品牌”到“強品牌”,著力打造和提升稅收經濟分析系列特色產品,積極服務各級黨委政府決策。在服務市場主體方面,從“線下服務為主”到“線上和線下服務并重”,從“共性服務為主”到“更加注重個性服務”,不斷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實現近90%的涉稅事項、99%的納稅申報可網上辦理,2021年新辦涉稅市場主體預計約1300萬戶,同比增長13.6%,為2012年2.4倍。
稅務部門同時加強了稅收監管,從“主要依靠經驗檢查或外部舉報發現”到“依托稅收大數據精準分類監管”,在切實維護國家稅收安全的同時更好服務國家治理。宏觀稅負由2012年的18.7%預計降至2021年的15.2%左右,同期實際征收率不斷得以提高,稽查立案檢查戶數下降37%,但戶均查補收入增長了近2倍,納稅人滿意度綜合得分提高至87.2分。
央行兩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落地
兩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2.2萬億
人民銀行1月1日發布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用更可持續的方式繼續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工作。
2021年兩次降準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透露,2021年以來,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貨幣政策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加大。
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方面,人民銀行2021年7月和12月兩次降準各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2.2萬億元。兩次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引導金融機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2021年前11個月,新增貸款18.8萬億元,同比多增4384億元。
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國家優化存款利率監管,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上浮改為加點確定,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的有效性提升,有力促進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人民銀行還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2021年初增加2000億元再貸款額度,引導信貸增長緩慢地區地方法人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當年3月,按照國家部署,將兩項直達工具延期到2021年底。當年9月,增加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增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當年11月,人民銀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和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這些措施既是結構性工具,也對穩住貨幣信貸總量作出貢獻。
促進普惠小微貸款增量降價擴面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截至2021年11月末,人民銀行通過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189億元激勵資金,直接帶動地方法人銀行對2萬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撬動全國銀行業機構對15.1萬億元貸款延期。人民銀行通過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提供3175億元低成本資金,直接帶動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8794億元,撬動全國銀行業機構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9.6萬億元,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人民銀行將重點做好兩項直達工具的轉換工作,其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時間為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從2022年起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管理。此前兩項直達工具已延期實施兩次,本次采取市場化方式對兩項直達工具進行轉換,有助于在保持和鞏固對市場主體支持力度的同時,用更可持續的方式繼續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工作。
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從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銀行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按照余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鼓勵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從2022年起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并入支農支小再貸款,原來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00億元再貸款額度可以滾動使用,必要時可再進一步增加再貸款額度。
兩項直達工具的接續轉換有利于金融機構與客戶市場化自主協商延續到期貸款,同時積極挖掘新的融資需求,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增強持續服務能力,促進普惠小微貸款進一步增量、降價、擴面。
金融活水助力鄉村振興 信貸直通車授信金額突破100億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隨著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三農”工作的重心也歷史性地由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2021年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從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到各地各部門不斷出臺相關支持措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無窮動能。
改革激發鄉村振興磅礴動能
2021年2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牌子已經永久性摘下,取而代之的“國家鄉村振興局”牌正式掛上。機構更迭背后,是我國“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鄉村振興工作從此有了專門機構來主抓,已經從謀劃階段走向全面落地見效。
2021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這份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的文件指出,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十四五”規劃中,鄉村振興已經成為全面脫貧后的重點建設內容。一年來,圍繞“人、地、錢”等關鍵要素,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極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在集聚“人氣”方面,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從培養、引進、管理、使用、流動、激勵等多方面提出深化改革,讓人才不僅“回得來”,更能“留得住”“干得好”。
破解“用地難”問題,農業農村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明確了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政策要求。各地陸續制定實施細則,為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怎么劃、怎么用、怎么管”提供了操作規程。
在拓寬“財源”上,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的考核辦法》,提出通過年度和“十四五”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各地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分年度穩步提高,實現土地出讓收入取之于農、主要用之于農。
一系列鄉村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為廣袤農村大地的資源要素帶來了活力和希望。
金融活水持續注入鄉村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隨著“三農”日益備受關注,加大金融支持農業,將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中央一號文件中,圍繞加強農業信貸支持、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金融支持方式等提出多項舉措,為金融更好地服務“三農”發展指明方向。
2021年來,國家明顯加快了金融政策支持鄉村振興的步伐。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央行等六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提出健全金融服務組織體系、推動發展信用貸款、拓寬抵押質押物范圍、創新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政策措施。自2021年5月15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啟動以來,截至當年12月10日,已完成授信14441筆,授信金額突破100億元。
5月25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發布《關于加強金融支持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的通知》。提出 “十四五”期間,中國農業銀行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范圍內各類經營主體提供1000億元意向性信用額度,優先保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信貸需求。
7月1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強化金融科技賦能。
專家指出,資本市場可以通過加強對鄉村產業的融資支持,助力相關企業通過IPO、發債、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融資以及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加快推進產業優質資源整合,持續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力,進而帶動農業產業的升級改造,加快構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25省份曬減稅降費賬單 今年力度更大,重點支持這些行業2022-02-18
- 3月份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2567億元2022-04-13
- 兩部門: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接收基礎研究資金免征所得稅2022-10-09
- 全國超八成個體工商戶無需繳稅2022-11-02
- 兩部門:2023年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2023-01-10
- 稅務總局:2022年稅務部門組織稅費收入31.7萬億元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