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奧賽道,央企“國家隊”展現硬核實力!
編者按
距離北京冬奧和冬殘奧會的開幕已經越來越近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已經陸續抵京。與此同時,在另外一個賽場上,中央企業也在為冬奧做著最后的沖刺。不同的賽場,同一個夢想,我們都是“運動員”。
從北京冬奧倒計時30天開始,國資委新聞中心上線“企航冬奧”信息流,整合國企資源,聯合主流媒體,講好國企服務保障北京冬奧的故事。1月22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與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文兵做客CCTV-2《對話》節目,講述中央企業用科技硬核助力冬奧的故事。
世界最大的“充電寶”到底是啥樣子?
“風光水”如何助力冬奧場館
歷史上首次實現100%全綠電?
被國際雪車雪橇聯合會評價為
世界上最好的滑雪中心長啥樣?
作為冬奧賽場上的“特殊運動員”
他們都給自己打了多少分?
跟上小新
我們一起去詳細了解一下!
綠色冬奧
中國能建“風光水”并進
助力冬奧場館100%全“綠電”
如何用張北的風和光
點亮冬奧會26個場館的每一盞燈
世界最大的“充電寶”
到底是啥樣子
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
講述中國能建
用科技助力“風光”冬奧的故事
節目中,中國能建
在這場特殊的比賽中打出
9.9和9.95的高分
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在奧運會歷史上,特別是冬奧會歷史上,實現綠色能源百分之百,就是一個創舉,開窗了先河。
綠色:中國能建助力冬奧場館100%全“綠電”
打分 滿分10分,打9.9分
底氣在哪里 用填補空白的技術,助力冬奧場館100%全“綠電”
代表性技術 張北柔直組網技術、535千伏耦合負壓混合直流斷路器技術
中國能建參加的是一場“追風逐日”的比賽,用張北的風光,點亮冬奧場館的燈。中國能建參建的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簡稱“張北柔直工程”)、豐寧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將張家口等地區的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打包”送到北京,助力冬奧場館歷史上首次實現100%全綠電。
張北柔直工程,引領了世界的直流輸電工程技術,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常規的直流輸電是點對點,而張北柔直工程由兩個送端、一個調節端、一個接收端組成“口”字形的一張網,實現了±500千伏高電壓等級的柔性直流組網。張家口地區的新能源資源非常豐富,但是不穩定。張北柔直電網中的四個端可以互相調節,相對“點對點”的方式,系統運行更加靈活,能夠成功實現新能源大規模外送。
在規劃設計建設過程中,沒有太多經驗可遵循,包括中國能建在內的中國專家和建設者,攻克了組網技術空白、輸電能力受限、運行可靠性低等三大世界性難題,打造了世界首個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形態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為我國首創。
中國能建北京設備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研制了世界首臺535千伏耦合負壓混合式直流斷路器。當柔直電網某處有故障,它能夠毫秒級瞬間切斷故障電流并重新連接,保證電網可靠穩定運行,不會整體“跳閘”,實現關鍵核心裝備國產化。
低碳:中國能建踐行綠色低碳,能源項目與大自然和諧統一
打分 滿分10分,打9.95分
底氣在哪里 輸送的電能是100%綠電;建設過程中竭盡所能保護綠色生態,能源的項目建設與大自然的和諧統一
代表性工程 張北柔直工程、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冬奧迎賓廊道光伏發電項目等
張北柔直工程輸送的電是100%的綠電,全面滿足冬奧會場館總計1億千瓦時的電量需求。
張北柔直工程每年可向北京地區輸送約141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大約相當于北京市用電量的1/10,在滿足冬奧用電的同時,還可以補充北京用電。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項目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80萬噸。
中國能建參建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儲能能力、地下廠房規模、地下洞室群規模在抽水蓄能電站中也都是世界第一,被稱為世界最大“充電寶”。
豐寧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360萬千瓦,連接張北柔直工程,可以調節過剩或隨機波動的新能源電能,保證電網穩定向冬奧輸送綠色電能。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能建也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與自然和諧共生。張北柔直工程有一段線路要跨越官廳水庫,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座水庫,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這里風大、水深、施工環境復雜。為了確保一湖清水護佑北京,設計團隊精心設計一整套水污染防治方案,樁基施工采用圍堰加護筒的雙重保護措施,確保水體零污染、零排放。同時,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使用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器具和材料,始終堅持綠色文明施工。
機遇:科技冬奧給中國能建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作為能源電力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國家隊、主力軍,中國能建將圍繞科學管理和高質量發展兩條主線,主動擁抱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經濟“三大經濟形態”,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初衷”,用高質量發展詮釋“國之大者”。
科技冬奧
中國建科發揮科技力量
實現冬奧場館零的突破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坐落在北京延慶小海坨山南麓
將承擔北京2022年冬奧會
雪車、鋼架雪車、雪橇三個項目的全部比賽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
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
設計難度最高
施工難度最大
施工工藝最為復雜的
新建比賽場館之一
中國建科黨委書記、董事長文兵
講述中國建科用科技實現
中國冬季雪上場館建設的零的突破
國內唯一一條雪車雪橇賽道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選址在山體南坡的賽道
揭秘那些冬奧場館建設的高科技
中國建科黨委書記、董事長文兵:“如果沒有精彩的設計,不可能有精彩的場館。沒有精彩的場館,不可能有精彩的比賽。”
創新:中國建科用科技創新打造世界上唯一一條選址在山體南坡的賽道
打分 滿分10分,打9.9分
底氣在哪里 中國第一條達到冬奧會比賽水準的高山滑雪賽道;中國第一條雪橇雪車賽道
代表性技術 賽道場地高擬合度技術、超長薄殼賽道三維數字化生成及一體化成型技術、氣候地形保護系統
▲薊州國家冬季運動專項訓練基地
▲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
中國建科參加的是繪制藍圖的比賽,用設計服務造就精彩賽事。中國建科設計了延慶賽區的“雪飛燕”——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游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開閉幕式——國家體育館(鳥巢)改造、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國家冰上項目訓練基地等場館,助力冬奧精彩賽事呈現。
高山滑雪項目被稱作“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雪車雪橇項目被譽為“冰雪運動中的F1方程式”,是冬奧會雪上項目中最為復雜、最引人注目的兩個項目。而在我國冬季運動特別是雪上運動中的高山滑雪、雪車雪橇是我們的短板,甚至是空白項目,規劃、設計、建設、運行都是“零起點”。
中國建科在延慶賽區設計了中國第一條達到冬奧會比賽水準的高山滑雪賽道和中國第一條雪橇雪車賽道。設計工作最終是為運動員服務的,是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賽道,讓他們賽出最好的成績,他們給出的評價是:
國際雪車、雪橇聯合會:世界上最好的滑行中心。
滑行中心認證的專家說:這是世界上目前最好的場館與賽道,在參加過的所有認證工作中,這次是最完美的,無可挑剔。
運動員說:稱得上是世界頂尖的賽道,我覺得是最好的。
在雪車雪橇設計中,中國建科突破性地將賽道建設在南坡之上,實現了南坡變北坡。
認證比賽的時候,當時雪車雪橇聯合會的負責同志,就因為這個賽道的緣故說了一句話,“以后看來雪車雪橇賽道可以放在任何的坡巷上”,也就是說我們的工作改變了他們通常對雪車雪橇賽道的認識。
在延慶賽區的環境里面,選不到合適的非南坡,不是太陡,就是太緩。雪車雪橇的賽道需要合理的坡度,需要競技性,讓運動員有挑戰性,但同時要保證它的安全。所以它的坡度要控制在15~18°,不超過20°。延慶的北坡都特別陡,基本上都是超過30%的坡。同時,通過研發氣候地形的保護系統,將雪道防護起來,實現了1900多米長賽道上的微氣候發生了變化,在節能上,甚至比通常北坡的設計方法還節約了8.7%。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生態:中國建科打造山林場館,生態冬奧
打分 滿分10分,打9.95分
底氣在哪里 充分理解人和自然的關系,以謙卑的情感,成就可持續的冬奧賽事
用心之處 表土剝離回填、設置可持續設計專業、賽后可持續利用手冊
中國建科自始至終踐行著“綠色辦奧”理念,強調人與生態共生、建筑與生態共生、體育與生態共生。在延慶賽區用“山林場館,生態冬奧”這八個字完美體現和詮釋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設計理念。
通過復雜山地環境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修復面積204公頃,賽道與道路邊坡修復應用海拔跨度達1300m,建設區域表土剝離,保護40萬m3種子、回用率達80%,亞高山草甸群落保護回鋪2400㎡、草甸存活率達到70%以上,堪稱“最美平行回轉賽道”。
▲延慶冬奧村實景
通過對動物活動區域、天然泄洪路線的排查和整理,研發了復雜山地“弱介入、可逆式”高山架空平臺系統,包括“錯迭式”平臺空間布局、兼顧泄洪的“點觸式”吊腳平臺建造方式和材料可100%復用的全螺栓裝配式臨時設施,結構裝配率達到90.9%。
奧運會除了有科技、有綠色、有生態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性質——可持續性。如果未來延慶賽區的賽道、場館不能被重新地利用起來,會是設計師的失責。
在這次的設計過程中中國建科有兩個突破性的創新:設置了一個單獨的專業——可持續設計專業,并且針對這個專業的研究,形成賽后可持續利用改造的手冊和導則。
發展:科技冬奧促進中國建科高質量發展
中國建科在此次項目中對人和生態融合發展、體育同運動和生態要密切的結合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而且通過技術手段的支撐實現了冬奧精彩建設。這些經驗,可以在未來其他建設項目中加以利用,引領行業的發展,推動行業的進步,促進高質量發展。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
中國即將為世界獻上一場
“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北京冬奧
全面展示中國發展和中國形象
作為冬奧賽場的“特殊運動員”
不同的賽場,同一個夢想
央企“國家隊”以科技助力冬奧
讓我們與萬千冬奧“追夢人”攜手奮斗
共赴“綠”意盎然的“冰雪之約”
一起向未來!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新華社系列述評: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2021-12-09
-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扎扎實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2022-03-03
- 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 混凝土產業迎來重要市機場機遇2022-05-11
- 看圖學習丨總書記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2022-08-30
- 胸懷天下的中國抉擇——中共二十大將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2022-10-18
- “數”讀二十大報告!這些報告內容與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息息相關!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