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新進展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北京建工堅持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達產
全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承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
01標段工程于近日實現關鍵節點
順利完成首段結構封頂
也是這座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第一個結構封頂部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是北京市服務全國的客運樞紐之一,地下建筑面積128萬平方米,包括站房核心區、接駁區、咽喉區三部分。車站主體結構分3層,涵蓋城際鐵路和地鐵進站廳、城際車站候車廳和出站大廳、軌道換乘空間、城市公共空間和商業配套設施等,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可實現城市副中心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35分鐘直達大興國際機場、15分鐘直達首都國際機場。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01、04兩個標段的施工任務由北京建工及多家單位組成的聯合體負責,總建筑面積約51.6萬平方米。此次實現結構封頂的拱形結構位于01標段,即樞紐咽喉區的明挖施工段,該施工段分列京唐城際軌道線的兩線,頂部結構長度總和達600米,基坑最深達32米,“超深超大”成為北京建工建設者面臨的挑戰。
為避免超長、超厚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隱患,項目團隊采取“跳倉法”進行頂板澆筑。首先,將京唐和城際兩線按照具體工況分為25倉,每24米計為一倉,每倉頂板混凝土澆筑量約350立方米,鋼筋用量38.5噸,模板583.12平方米。在施工生產操作中,每一倉被繼續切分為3個小塊體,小塊體之間間隔澆筑施工,也就是先澆筑每一倉的第2小塊,“跳過”第1、3小塊,讓首先澆筑完成的結構部分經過短期應力釋放,隨后根據實際工況補充澆筑其余部分,形成整體。這種施工方式不僅能夠節約工期、提升工程品質,也為后續工序預留了施工空間。
目前,北京建工建設者正在日夜兼程,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礎上高效率、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轟鳴的機械聲和著鏗鏘的勞動號子,交織出復工達產的有力樂章,成為大運河畔一道亮麗的風景。按計劃,工程將于年底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屆時這座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將邁入施工新階段。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傳統構件廠進入裝配式產業5.0新時代2020-11-20
- 北京建工與國科控股簽約2021-04-12
-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建工再添一座高端基地!2021-04-19
- 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傳統攪拌站智能制造再升級2021-06-24
- 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傳統攪拌站實現智慧轉型2021-08-26
- 北京建工:踔厲奮發,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機勃發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