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說“一帶一路”2021
發布時間:2022-01-11
2021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周年,也是共建“一帶一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的實踐再次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沒有因疫情沖擊而停滯,反而成為提高韌性、傳遞信心的希望之路。
-
今年生態環保工作怎么干?這個會議這么說……
發布時間:2022-01-10
1月7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的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強調,“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深化低碳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城市試點工作,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主渠道多邊進程?!?/p>
-
全國首個碳排放在線監測與應用公共平臺在福建正式投入運行
發布時間:2022-01-10
日前,由福建省市場監管局依托福建省計量院承建的“福建省碳排放在線監測與應用公共平臺”順利通過福建省發改委數字辦的竣工驗收,標志著全國首個碳排放在線監測與應用公共平臺正式投入運行。
-
生態環境部2022年將嚴把“兩高”項目準入
發布時間:2022-01-10
生態環境部將在2022年研究制定“兩高”行業環評管理規范性文件,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將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作為督察重點。
-
2021年中國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1萬億
發布時間:2022-01-10
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過8.6萬億元。其中,2021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過1萬億元。
-
生態環境部要求今年要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發布時間:2022-01-10
生態環境部日前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時強調,要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
我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開通!帶您重走“浙東唐詩之路”
發布時間:2022-01-10
1月8日,我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杭州至紹興至臺州高速鐵路(以下簡稱杭臺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杭州與臺州間形成一條鐵路快速客運通道,兩地最快63分鐘可達。
-
首批全國建材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揭榜單位公布
發布時間:2022-01-10
自9月發布首批全國建材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榜單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12月24日再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項目揭榜單位。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分別牽頭組成的23個研發團隊和掛帥負責人承擔首批全國建材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詳細名單附后),標志著全國建材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進入研發階段。
-
央地密集部署提振制造業投資 “十四五”重點工程項目提速
發布時間:2022-01-07
多地項目集中開工的同時,從部委到地方正密集展開新一輪部署,穩定工業增長,多舉措發力提振制造業投資。
-
賀州至巴馬高速金釵紅水河特大橋完成管內混凝土施工
發布時間:2022-01-07
1月5日,廣西賀州至巴馬高速公路(來賓至都安段)“七隧八橋一樞紐”關鍵控制性工程——金釵紅水河特大橋順利完成主弦管管內混凝土施工。
-
重大項目開工“趕前抓早” 今年總投資額更新至1.74萬億元
發布時間:2022-01-07
截至1月6日16時,上海、浙江、安徽、四川、海南等地2022年重大項目開工總投資額高達1.74萬億元。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
發布時間:2022-01-07
到2025年,基本完成試點任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標志性成果,為完善全國要素市場制度作出重要示范。
-
2021年度中國中鐵十大超級工程重磅揭曉!
發布時間:2022-01-07
根據廣大網友的微信投票結果,最終評選出了,2021年度中國中鐵十大超級工程!
-
黔南獨山:貴南高鐵貴州段最大制梁場圓滿完成箱梁預制任務
發布時間:2022-01-07
2022年1月4號,中鐵四局貴南高鐵5標獨山南制梁場最后一孔箱梁完成預制,標志著貴南高鐵貴州段最大制梁場圓滿完成645孔箱梁預制任務。
-
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開工
發布時間:2022-01-07
2022年1月4日,銅陵市綜合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的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開工!
-
水利部:到2025年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
發布時間:2022-01-06
水利部發文,明確到2025年,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有序實施省市縣水網建設,著力補齊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防洪排澇、水生態保護、水網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環節,水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
制造強國夢:前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發布時間:2022-01-06
2022年伊始,我們或許可以好好數數自己的家底,看看中國制造業實力幾何,離“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目標還有多遠。
-
綠色發展縱深推進
發布時間:2022-01-06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之年。
-
2021年這些政策很給力,2022年哪些政策更貼心?
發布時間:2022-01-06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為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為促進人口和區域的均衡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和重磅政策,對于2022年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
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開工建設
發布時間:2022-01-05
1月4日,隨著主塔鋼樁開始插打,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開工,標志著由安徽省銅陵市綜合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的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正式動工建設。
-
馬鞍山公鐵長江大橋南主塔順利完成承臺混凝土澆筑
發布時間:2022-01-05
1月2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巢馬鐵路馬鞍山公鐵長江大橋南主塔順利完成承臺混凝土澆筑,標志著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將轉入塔柱施工階段。
-
保護生態環境有了新手段 禁止令保全該如何用?
發布時間:2022-01-05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出臺了《關于生態環境侵權案件適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規定》,將對生態環境起到一定程度的預防性、及時性保護作用,并對侵權行為給予有力震懾。
-
福建漳州馬洲大橋建成通車
發布時間:2022-01-05
2022年1月3日,由漳州市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漳州市東環城路及其接線工程A3合同段馬洲大橋順利建成通車。
-
2022年鐵路將投產新線3300公里以上
發布時間:2022-01-05
2022年國家鐵路將完成旅客發送量30.38億人、同比增長20%,貨物發送量38.04億噸、同比增長2.1%;全面完成國家鐵路投資任務,高質量推進川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投產新線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鐵路1900公里左右);完成鐵路經營總收入12445億元,同比增收1062億元、增長9.3%。
-
地方減碳路線圖:多省份“碳路”先行,梯次有序達峰
發布時間:2022-01-04
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各地“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熱門關鍵詞。
-
國資委明確央企“雙碳”主要目標 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發展全局
發布時間:2022-01-04
國務院國資委30日對外發布《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央企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總體要求與主要目標。
-
今年宏觀政策 重在致力經濟穩增長
發布時間:2022-01-04
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并將穩增長視為經濟工作的重心。
-
展望2022年交通運輸行業:“開路先鋒”開新局
發布時間:2022-01-04
2022年春運即將拉開帷幕。由于疫情防控得當,2022年春運客運量預計將比2021年同期增長1倍。為此,交通部門已做好充分準備,全力保障春運期間旅客運輸和貨運順暢穩定。
-
基建投資助力穩增長 萬億級地方債明年蓄勢待發
發布時間:2021-12-30
近期不少省份披露2022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預計超萬億元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將在一季度發行,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籌資。
-
工信部等聯合發文 助力智能制造發展
發布時間:2021-12-30
12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
先立后破 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
發布時間:2021-12-30
2021年,世界先后經歷了德爾塔病毒危機、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以及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危機等,對全球治理構成了空前的挑戰。
-
羊曲水電站將首創采用鑲嵌混凝土組合新壩型
發布時間:2021-12-30
12月26日,羊曲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將首創采用鑲嵌混凝土組合壩結構。
-
填補西南地區無抗凍混凝土技術空白 云南“雪世界、海世界”獲魯班獎
發布時間:2021-12-30
位于昆明融創文旅城是西南地區首個冰雪運動、海洋文化展示及大型演藝于一體的世界頂級室內樂園雪世界、海世界,日前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
海南自貿港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 促建筑業轉型升級
發布時間:2021-12-30
12月29日,中國鐵建在海南省首個綠色建筑產業園在海南省臨高縣金牌港經濟開發區投產,產業園裝配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裝配式建筑部品生產線5條,年設計產能10萬立方米。
-
新疆大石峽:打造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壩
發布時間:2021-12-27
截至目前,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已累計完成產值6.6億元,完成石方開挖285萬立方米,土方開挖240萬立方米。
-
適度超前開展基建投資 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將上馬
發布時間:2021-12-27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一年。
-
明哈高速公路通過竣工驗收,助力“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
發布時間:2021-12-27
12月22日,明水(甘新界)至哈密高速公路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運行平穩
發布時間:2021-12-27
全國碳市場于今年7月16日啟動上線交易以來,整體運行平穩,截至12月22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4億噸,累計成交額58.02億元人民幣。
-
全球經濟復蘇期待更多正能量
發布時間:2021-12-27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態勢和防控成效、主要經濟體復蘇情況和政策效果、國際社會政策協調與合作力度、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挖掘和培育等,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因素。
-
深圳市龍崗區加快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筑建人才高地 激活創新引擎
發布時間:2021-12-27
近年來,深圳市龍崗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一芯兩核多支點”區域發展戰略,聚焦“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鏈條,加快建設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校院企地協同創新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打造大灣區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融合發展示范區,取得了積極成效。
-
前11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28萬億元
發布時間:2021-12-24
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穩步推進,前11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28萬億元;318個地級以上城市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實施綠色出行續航工程,新建充電樁9824個……這是12月23日舉行的2022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亮出的2021年成績單。
-
明年減稅降費政策來了 第一項利好外貿企業
發布時間:2021-12-24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跨周期調節措施,推動外貿穩定發展;部署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后實施工作。其中提出,加強對進出口的政策支持,落實減稅降費措施。
-
國家發改委:加快推動修訂節能法,開展碳中和專項立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1-12-24
12月23日下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以視頻方式組織召開全國發展改革環資工作會議,總結2021年工作,交流工作經驗,分析面臨形勢和挑戰,研究部署明年主要任務。
-
海上“搭積木”,這項超級工程最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1-12-23
12月19日13時10分,隨著海上運架梁專用起重船“天一號”將重達1780噸的箱梁精準地放置在墩柱上——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海上段非通航孔橋順利完成第100片箱梁架設,左右幅架設橋面長度達8550米。
-
第四屆中新環境政策對話會舉行
發布時間:2021-12-23
12月21日,第四屆中新環境政策對話會以視頻形式舉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常任秘書蔡艾伯出席會議開幕式并致詞。
-
擴內需穩外需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發布時間:2021-12-22
在持續的寬松政策刺激下,需求快速釋放,帶動全球經濟較快復蘇。與需求快速釋放形成反差的是,主要經濟體復工復產能力有限,產業鏈、供應鏈恢復不完全,供需缺口不斷擴大,推動通貨膨脹持續上升。
-
江蘇、河南、廣東、安徽等省份明確將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發布時間:2021-12-22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指出,支持徐州、洛陽、襄陽、長治等城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
多方發力穩增長 提振工業經濟措施密集出臺
發布時間:2021-12-22
時至年末,提振工業經濟、護航2022年經濟平穩開局成為多部門發力重點。日前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2022年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
國內首個近零能耗場館落戶在深圳,加速城市低碳轉型
發布時間:2021-12-22
2017年,世界綠色建筑委員會提出“2050年建筑全零碳”目標。如果說,新建建筑完成零碳目標是構建綠色城市的必經之路,那么對存量建筑尤其是存量建筑群的低碳改造,則是一種“脫胎換骨”。
-
年終盤點: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
發布時間:2021-12-21
2021年已經步入尾聲,過去的一年是科技界屢創新高、收獲滿倉的一年。這一年,恰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我國科技界更是取得多項重要突破。
-
高質量發展在中國|一批重大工程取得新進展 亮眼數據顯示我國高質量發展動力充沛
發布時間:2021-12-21
這兩天,亮眼經濟數據陸續公布,重大工程紛紛取得新進展,顯示出我國高質量發展動力充沛。
-
國資委部署央企2022年工作:落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助力雄安建設
發布時間:2021-12-21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18日表示,中央企業2022年要切實抓好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扎實做好八方面工作。
-
全球最長高分子3D打印橋在成都——流云橋,等你來打卡
發布時間:2021-12-21
這也是全球最長高分子3D打印橋。張曉翔解釋,高分子是指其使用的是高分子材料。在此前的3D打印橋中還有更長的,但使用的是混凝土、鋼材、木材等,高分子材料的特別之處在于具有很大的形態和外觀塑造空間,且表面更光滑,質感更好。
-
自動愈合裂縫,還能凈化空氣…“黑科技新型混凝土”竟然如此神奇!
發布時間:2021-12-21
自愈混凝土就是通過作用于結構的腐蝕性雨水滲入加以激活,以其對混凝土開裂部分進行局部填充,形成混凝土的“修復愈合”。
-
邁灣水利樞紐工程大壩首倉混凝土開始澆筑
發布時間:2021-12-21
邁灣水利樞紐工程大壩首倉混凝土從12月17日開始澆筑。這是邁灣工程建設繼大江截流之后又一重大節點,標志著大壩工程由基礎開挖轉入主體混凝土澆筑施工階段。
-
一圖明了新基建重點領域
發布時間:2021-12-20
新型基礎設施是“十四五”的重點投資領域,以信息網絡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方面的基礎性、公共性服務,其內涵隨著新技術的成熟應用而不斷拓展。
-
貴州省第二大高鐵站主體工程封頂,預計明年交付使用
發布時間:2021-12-20
12月18日,貴安站交通樞紐項目主體工程成功封頂。
-
保供穩價政策發力,供給約束有所緩解—— 工業經濟發展基礎穩韌性足
發布時間:2021-12-20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6.1%。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和核心增長引擎,工業穩則經濟穩。
-
86小時5.86萬方 龍門大橋再刷海中橋梁混凝土澆筑紀錄
發布時間:2021-12-20
12月16日下午,經過86小時的連續澆筑,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投資建設的“廣西第一跨海大橋”龍門大橋西岸錨碇填芯混凝土澆筑工作順利完成。
-
貴陽太金線道路工程首片預制梁澆筑完成
發布時間:2021-12-20
12月17日下午17時許,伴隨著機器轟鳴聲戛然而止,經過12名工人3個半小時的奮斗,貴陽太金線道路工程項目首片預制箱梁順利完成澆筑,標志著該項目預制梁場成功投產,箱梁施工帷幕正式拉開。